森林培育学考研试题与答案,森林培育学第三版复试资料

森林培育学考研试题与答案,森林培育学第三版复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伴生树种:与主要树种伴生,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乔木树种。 助理,护土改土作用。

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造林的方法。

采穗园: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为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根段良种基地。

分层催芽(将种子和湿润物混合或分层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的催芽方法。

扦插造林:是利用树枝和树干制作插穗,直接栽种在造林地的方法。

低温:温度为0-5。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发芽势:发芽过程中发芽种子数达到峰值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试种数的百分比。 表示种子发芽的速度和整齐度。

分根造林(是利用刨子刨下的粗根切下插穗,直接插入造林地进行种植的方法。

分植造林:利用树木营养器官直接在造林地造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芽能力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及荒山、荒地、沙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进行森林或灌丛植被的技术措施。

抚育间伐是指在不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树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砍伐部分林木的一种森林抚育措施。 种植采伐可以获得部分木材,同时也可以促进森林的发展。

根外施肥:向苗木茎叶喷洒营养素溶液,营养液通过皮质,被叶肉细胞吸收利用。 根外追肥可以避免土壤对肥料的固定、灌溉和降水的淋失,肥料用量少,吸收率高,吸收速度快,是一种较好的追肥方法。

项目植树造林:将植树造林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规划,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植树造林技术,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进行。

化感作用:一个树种自身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比例

混交林:由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

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 扦插不得使形态学下端向上。

采伐:在较长时间内分两次或多次采伐伐区所有成熟林木,而不是一次性采伐伐区所有林木。 采伐可以为许多母树提供种源,可以理解为母树法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天然更新。

皆伐:一种工作方式,是将伐区林木短期内一次全部或几乎全部砍伐,采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的森林。 皆伐旧址完全失去了原有林木的遮挡,裸旧址的小气候、植物、土壤条件与林内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因此,皆伐在生产上多应用于林分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局部整地:部分开垦造林地面土壤的整地方式。

分块清理:以种植点为中心块状去除。

立地:指造林地中与森林生长相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级:标准年龄时林分平均偏高。

立地条件:指造林地中与森林生长相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树平均较高。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地面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潜力。

立地主导因子:立地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是主导因子。

优良品种是指遗传上和播种上均优良的种子。

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床的林木株数,通常以株/公顷或株/亩表示。

林木个体的发育是指林木个体结构和功能由简单向复杂的质变过程。

林木个体生长:指林木个体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转的增长。

林木生长指标为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林木个体生长相关性:林木各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一器官的生长受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林木各器官生长中存在的这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相关性。

林木个体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度昼夜或季节有规律地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个体生长的周期性。

林学特性是指构成森林密度和形成的结构,能够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林业种子(林木种子是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植物学上包括种子、果实、部分果实、部分种子以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林种: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可以将森林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裸根苗(广义上是在大田土壤中培育,下地时根系裸露的树苗。

树苗: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苗木茎根比(指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比值,反映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情况,实际上是苗木水分、营养的平衡问题。

苗木质量:苗木在其类型、年龄、形态、生理和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

母林(母林是指在了解优良天然林或中原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林硬件标准,为保留优良森林、消除劣质采伐、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而营造的采种林分。

农林复合经营:将多年生木本植物、农作物和家畜动物在同一土地上按空间位置和时间顺序联系起来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千粒重: 1000粒纯种子在树干状态下的重量。

全面清扫:清除所有植被和采伐残留物进行清扫的方式。

全面整地:是一种全面开垦造林地面土壤的整地方法。

容器苗:用各种不同的容器和营养基质培育的树苗。

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区的总称。

森林抚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全抚育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抚育目标和客观规律进行的综合抚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森林潜在生产力: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森林树种组成:指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比例。

上层抚育:主要采伐位于上层林冠的林木。 在某些林分中,特别是阔叶树种混杂的林分中,位于林冠上层的多为非目标树种,也多为目标树种,但树型较差,分支为多节,经济价值较低,砍伐林分对林地生长极为重要

生理成熟: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具有萌发能力。

形态成熟:种子具有萌发能力,果实、种子表现成熟特征。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实生苗:以种子为材料培育的树苗。

适地适树:指适应造林树种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高产水平。

树种生态学特性: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 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树种生物学特性:与生物学各领域相关的各种特性的综合称为树种生物学特性。

透光采伐:对于混交林,主要目标是砍掉无目的树种和幼树生长受限的灌木,调整林的分组,而对于纯林,主要是间密而薄,以留优势去劣。

土壤追肥:把肥料追肥到土壤里。 为了弥补基肥和种肥的不足,这种肥料多为速效无机肥和人尿等。

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进的植物。

下层抚育:下层抚育是指首先砍掉位于林冠下层生长迟缓、直径水平小的濒死树和枯立树。 也就是说,除了采伐在自然稀疏过程中被淘汰的林木外,还采伐极个别的、粗壮的、树干形状不好的林木。 下层养育并没有改变自然选择过程的总方向,它只能用人工稀疏代替林分的自然稀疏,加速自然选择过程。

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营养器官培育的苗木。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再生:指林木个体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这是基于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 扦插、组织培养等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造林保存率:造林后3年,保存的株数占栽植总株数的比例。

造林成活率:新造林幼林经过一个生育期生长后成活的穴数占造林总穴数的比例

造林规划:在造林区划范围内,根据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需要以及当地资源特点进行不同阶段造林发展的总体设计。

造林密度是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 造林密度通过影响劳动力、种苗等影响人工林的经济效益。

造林整地:是造林前清理林地植被、砍伐残土,以开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措施。

采伐:林中每选择性采伐一部分成熟树,林地面始终保持老龄级林木,连续进行森林天然更新,采伐后更新的林分仍为异龄多层林。

直播造林:将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培育的造林方法。

植树造林(一种将苗木作为造林材料直接种植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种源:获取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栽植点配置:造林地中栽植点的分布形式。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需的最低含水量,不同树种种子的安全含水量不同。

种子成熟过程: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等的全过程。

种子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浸水、分层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种子休眠:有生命力的种子,因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当萌发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生理后熟:具有生理休眠习性的种子多在秋季成熟,凋谢后在树木凋落物的覆盖下越冬。 在此条件下,胚胎继续生长发育和内部生理生化变化,待春季萌发出土。

种子制备: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干燥、脱粒、亚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种子园:指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经营,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二、填图问题1 .根据树种组成将人工林分为纯林、混交林。

2 .播种的方法有条播、点播、喷洒。

3 .播前种子处理包括浸种、拌种等。

4 .采伐的常用方法有择伐、皆伐、渐伐等。

5 .成人阶段红松对光照的要求如下。 从对光照的要求来说,幼林阶段樟子松是树种。

6 .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生长都呈现基本相同的模式,即曲线。

7 .防护林旨在发挥森林防风固沙、农业护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

8 .抚育采伐可分为透光采伐、除伐、疏伐、生长采伐四类。

9 .高台整地主要适用于和条件。

10 .衡量造林质量的指标主要是成活、速生、丰产、优质、稳定。

11 .混交方法主要包括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等。

12 .混交方法包括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和块状混交。

13 .混交林树种分为主要树种、

14 .混交林中树种之间关系的实质是:

15 .经济林树种的选择应考虑早食性、

16 .选址的概念包括两个语义空间位置和。

17 .立地级法是一种林分较高的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8 .立地指数是评价林分(立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19 .林木个体发育经历、老年期四个阶段。

20 .林木良种生产基地主要有种子园、母林、接穗田等。

21 .林木群体生长发育的阶段主要有幼苗阶段、幼树阶段、幼龄阶段、中龄阶段、成熟林阶段、过熟林阶段等。

22 .林木群体生长发育经历了、近熟林时期、6个阶段。

23 .林木生长按部位可分为林木生长量、树干生长量、枝条生长量等。

24 .林木生长可按时间划分为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

25 .林业区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林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划分的。

26 .用材林树种的选择应考虑速生性、

27 .密度对树木高生长的影响。 密度与单株材积生长的关系。

28 .树苗的生活力主要与遗传质量密切相关。

29 .苗木种类主要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栽苗、容器苗。

30 .苗木繁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组织培养等。

31 .苗木施肥方法包括基肥、种肥、追肥等。

32 .苗圃按其经营年限可分为固定苗圃、临时苗圃。

33 .农场选择一般需要考虑的条件包括地形、土壤、水源、病虫害等。

34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万分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

35 .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36 .请选择三个要填写在括号内的阳性树种。

37 .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方法、试验方法、调查方法、查图表方法等。

38 .人工林结构主要有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组成结构。

39 .人工林五大林种为:经济林。

40 .森林立地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人为因子。

41 .森林抚育阶段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建设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

42 .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

43 .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

44 .树种的混交类型包括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45 .树种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中性作用、偏利作用、双方有害。

46 .树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机戒作用方式、生理生态作用方式和。

47 .穴栽法是在平整的造林地上挖坑栽植树苗的一种方法,其栽植过程可概括为一句话。

48 .洞状整地是我国北方常用的整地方法,其适用条件如下。

49 .一般来说,种子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和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50 .植树造林的方法有种树造林、直播造林、分次造林等。

51 .造林地种类主要包括荒山荒地、

52 .造林规划设计是分层次完成的,因此造林规划设计通常分为三类。

53 .造林密度高的林分郁闭时间长。

54 .造林时,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是。 行间和株间相等的配置,种置点为三角形的配置为。

55 .根据造林时使用的材料,将造林方法分为、和。

56 .造林中使用的树苗按繁殖方法分为苗和苗。

57 .造林调查设计主要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书进行。 造林调查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工作、 幼林检验检测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58 .造林整地包括和两个内容。

59 .造林整地的技术规格主要包括:宽度、

60 .造林整地具有改善立地条件、和的作用。 造林地的清扫方式有和两种方式。

61 .直播造林中人工播种的方法包括喷洒、条播、穴播和块播。

62 .种树造林赖以生存的关键是:

63 .中国的林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一个地区和林区。

64 .种子采集的主要方法有地面采集、树上采种、机械采种等。

65 .果实可分为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66 .栽种点的布置方式主要是正方形布置、

67 .种子催芽方法包括浸种催芽、分层催芽和药剂催芽。

68 .构成选址的因子有、地形和水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