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题型
【知识点】排列组合:
1 .两个原理:
加法原理:分类加法。
乘法原理:分段使用乘法。
例句:某中学有8名语文教师、7名数学教师、5名英语教师、2名体育教师。
问题1 )现在从上述四科教师中合选一名教师参加培训,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式?
a )排列组合容易判定题型,经常问的是“几种……”。 如果一共选一位老师,一共选8 7 5 2=22位教师,有22种选择方法。 这里用的是加法。
问题2 :现在从上述四科教师中各选一名教师参加培训,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式?
A )各选一名,说明语文教师必须选一名。 数学教师、英语教师、体育教师都必须选一位。 由于乘法的关系,8*7*5*2=560。 加法一步就能完成。 乘法可以多段进行。 如果可以多段做的话,就用乘法。 8*7*5*2=560,有560种不同
注意:
加法原理:
a .一步完成。 一共选一位教师,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教师,也可以只选一位。
b .是吗……还是……。 可以造句。 加法原理可以使句子变成“选择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体育教师”。 如果能用“……或者……”造句的话,就会成为加法原理。
c .或。 加法原理满足“或”逻辑关系,选择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或英语教师或体育教师,“或”关系采用加法。
乘法原理:
a .多步骤完成。 选择每位教师后,第一步可以选择语文教师,第二步可以选择数学教师,第三步可以选择英语教师,第四步可以选择体育教师。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
b.……和…… 可以写出“必须同时选择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和体育教师”的句子。 此时,使用乘法原理。
c .然后。 乘法原理满足“且”的逻辑关系,即选语文教师、选数学教师、选英语教师、选体育教师。
2 .两个概念:排列和组合。
数组:与顺序有关。
(候补例)从8人中选出3人排成一列拍照。 总共有几种安排方法?
A )从8人中选出3人,下角位置表示整体,上角的位置表示选择几个,A、B、C拍照时,任意选择2人,A不动,B、C调换位置,拍照照片不同,所以与顺序相关计算中,a的原理是从8人中选出3人拍照。 如图所示,有三个人的天空。 第一个天空选择人的时候有8种可能性。 第二个人空挑人的时候,一共8个人。 如果第一个天空选择人,第二个天空有七种可能性。 同样,第三个空有六种可能,分三个步骤完成,乘法运算为A=8*7*6。从下角标8开始依次减去1上坐,用几个数上角标,如果上角标是3,则下三个,即8*7*6 例如A=9*8*7*6; A=7*6=42。
组合:顺序无关。
(补例)从8人中选择3人打扫卫生。 一共有几种选择方法?
答: 8是下角印,3是上角印。 只是,选三个人打扫卫生。 无论选择a、b、c,或者选择a、c、b,清扫都是一样的。 与顺序无关,是c。 如果增加条件,一个人扫地,一个人洒水,一个人拖地。 这个时候,人的顺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把A扫地、B洒水、C扫地的顺序对调一下,A扫地、B扫地、C洒水就明显不同了。 这个时候,因为有顺序关系,所以用a先生。 例如从8人中选出3人,每人分100元,与顺序无关,记为c。 但是,一个人300元、一个人200元、一个人100元的话,换人的顺序就会不同。 如果a点300元、b点200元、c点100元,则与a点300元、b点100元、c点200元的情况不同,按顺序关系。 用a。 组合是基于数组的。 a实际上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步是先选人,从8人中选出3人。 不考虑顺序而设为c,在第二步中决定顺序。 3人全部排列为a,阶段性地使用乘法。 因此,A=C*A,C=A/A=8*7*6/。 这就是c的计算方法,实际上从下角坐标开始依次递减1后乘上,上角坐标为几个则乘几个数,上角坐标为三个则依次递减1后乘下三个数,除法数是上角坐标的数字每次递减3后乘下三个数例如,C=8*7/,C=9*8*7*6/。
判定标准:从代理中任意选择2个,调换顺序。
影响结果,与顺序相关。
结果无影响,与顺序无关。
也就是说,C=C。
【总结】组合思维逻辑并置三步走:
1 .目标是什么? 例如,例2的目标是11人中选出3人,其中1人是优秀员工,2人是积极员工。 例1的目标是安排三个不同的工作。 请注意,三项工作有优先权。
2 .如何实现目标? 请参阅。 加法原理一步完成,用“或……”造句,能满足“或”逻辑关系的乘法原理多步完成,用“……同时……”造句,能满足“且”逻辑关系。
3 .要排队还是组合? 打乱顺序:影响结果的是数组; 不影响结果的是组合。
4 .备注:部分问题目前可两步完成; 步骤2和步骤3的顺序可能会颠倒。 入门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三个步骤,熟练后不需要,可以直接做。
【注意】.正向求解很复杂,考虑反向。 即,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情况数-不满足的情况数。
二.概率问题
1 .对情况求解概率。 公式:概率=满足要求的情况数/所有情况数。
2 .求概率。
分类用加: P=P1 P2 ……Pn。
分步乘法: P=P1*P2*……Pn。
3 .逆向思维:逆向难,P=1-逆向情境概率。
三.特殊题型
绑法(看谁和谁“在一起”“相邻”“相连”,然后进行考试就是绑法。
1 .例句: A、b、c、d、e五个人排成一列拍照。 其中,A、b是情侣,拍照时必须相邻。 一共有几种排列方法?
a )有特殊要求时,希望先a、b在一起。 把a、b作为一个要素来考虑。 捆扎时的内部有顺序,是a。 打包后,A ) B )这个“大胖子”和剩下的3个人并排,4个要素全部并排,是A。 阶段性地进行乘法运算的话,共有a ) a这一排列方法。
2 .方法:
首先捆扎)将相邻元素捆扎在一起,注意有无内部顺序;
重排:将捆扎好的视为一个要素,进行后续的重排。
插空法:出现“不在一起”“不相邻”“不相连”时使用插空法。
1 .例句: A、b、c、d、e五个人排成一列拍照。 其中,A、B吵架,要求拍照时不能相邻。 一共有几种排列方法?
答:要求不能相邻,使用插空法。
先排列)先排列的可以是相邻的c、d、e,三个元素全部排列,为a;
再插入: 3个人形成4个空,从4个空中选择2个给a、b。 这样的话,a、b就不相邻了,变成了a。 分段乘法运算的话,就是A*A。 或者,将C、d、e先排列为A,做4个空,从中选择2个,不考虑顺序而作为C,放入A、B考虑顺序,作为A; 逐步乘法运算的话,就是A*C*A。
2 .方法:
列:先配置可以相邻的元素,形成几个空位;
重新插入: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空位。
3 .注意:看照片、排队是按顺序关系的,所以用a。
环状排列
1.n个主体排列成环状,共有A/n=A种排列方式。
2 .例如,4个孩子a、b、c、d围成一个圈,围成一个圈就可以旋转。 如图所示,a的位置有图1到图2、图2到图3、以及图3到图4的4种情况。 然而,这四种情况在环状排列中属于同一情况。 a可以以不旋转的方式交换b、c、d的位置,是a; 但是,其他3人坐的顺序和a的情况相同,所以A/4=A。
3 .甜甜圈型排序可以理解为n个人进行排序,围成一个圈玩游戏,出现a种情况,但是因为要除以n,所以A/n=A。
4 .为什么是循环? 看下一个问题,你就知道他们排成一圈在玩游戏。 位置可以交换。 环阵列的本质是可旋转的,但旋转实际上缺省为同一组情况。 直线排列时的数量为a; 环形排列与直线排列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排列会旋转,所以要除以n。
5.A旁边不一定是b、d。 这是老师举的特殊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这四个例子在环状排列中属于同一情况。 这四种情况是并列的,请除以4; 如果相同的话,n人除以n。 关于环状排列,我们看的是相对的顺序。 例如,a、b、c、d,按照他们左下角的图的顺序来说,a的左边是b,右边是d。 转一圈后,用右下角的图来说,是a的左还是b,右还是d。 它们是同样的情况,有相对的顺序。
6 .为什么等于a? 因为A/4=A。 即A=n* *……*1,如果[n**……*1]/n=A。
错位排列
1 .识别:排序后,每个代理都不在原来的位置。
2 .例:三个厨师各做一道菜,每个厨师尝一道菜,不能尝自己做的菜。 一共有几种排列方法?
A )例如,A、b、c三个厨师分别做了A、b、c三道菜,但是不能吃自己做的菜,这是错开排列的。 重点是题型的识别,而不是计算。 其位错排列数一定,元素数1、2、3、4、5分别对应于位错排列数0、1、2、9、44。
3 .重点是题型识别。 人员的交流和相互借用、相互审查和检查、停车问题等。
4 .要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位错的排列数是一定的吗?
例如,一个人品尝料理,他也吃不了自己。 一个元素偏移的排列数为0。
例如,2人品尝料理,a品尝b,b品尝a时,只有1种情况下,2个元素的错位排列数为1。
例如,三个人试吃料理,a试吃b,b试吃c,c试吃a; a品尝c、b品尝a、c品尝b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三种元素的偏差排列数为2。 剩下的数据也在汇总中。 这些本身并不难。 只需记住要素数1、2、3、4、5分别对应错位排列数0、1、2、9、44即可。 很少在广东省排队参加考试。 只是说不能光靠运气。 国考/北京经常参加考试,万一通过了试题也不难,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我不能赌这个考试。
5 .错位排列公式: dn2=*(dndn1 )。 虽然提出了公式,但是没有必要让大家记住。 在国家考试/联考/省考中,最大的只能考到5,不能考到6,所以不需要记住D6。 如果无论如何都想记住的话,D6=5*=5*=265。 n表示几个项目,几个数字错开排列。
枚举法:
1 .如果观察选项数据不大,可以使用枚举的方法。
2 .注意:不要忽略。 按照一个标准,从大到小比较好。
【总结】排列组合和概率。
1 .基础概念:
数组组合:
分类加法。
分段乘法。
有序用排列。
无序用组合。
概率:
情况概率求解:满足要求的情况数/所有情况数。
概率求解:分类采用加法,分段采用乘法。
2 .经典题型:
必须相邻:捆绑方式:捆扎后再摆放。
不能相邻:插空法:先排后插。
环排列: n个元素排列成环状! 种。 公式: a。
偏移排列: 0、1、2、9、44。 重点是题型的识别。 例如,人员交流、资格审查。
(凑数字/情况少)列举法)不遗漏,按顺序列举。
第十一节植树问题
【知识点】1 .植树问题:广东省考试比较多,平均每年都一样。 广州和深圳考试很少,大概3~4年就要考试了。
2 .检查类型:
基础植树。
不移动植树。
【知识点】基础植树:
1 .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间隔长度1。
2 .一端植树:棵数=段数=全长/间隔长。 很少考一端,基本上考环状,只是一端植树和环状植树是一样的。
植树:指只种道路的一端,另一端不种。 因为2段对应2棵树,所以根数=段数。
植树:段数=全长/空间长度
环形植树相当于在两端植树,打破直线弯曲成一个环形,但第一棵树和最后一棵树是重叠的。 环状植树时,棵数=级数。
3 .楼房间植树:棵数=层数-1=全长/空间长度-1。
4 .两侧植树:单侧植树*2。
【知识点】1 .数学常识的补充: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2 .如35、25 :
两个数的乘积是35*25。
最大公约数是5。
最小公倍数=5*7*5。
两个数的乘积是5*5*7*5。
【知识点】植树问题不移动植树类:
1 .两个数的乘积/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 两个数的乘积=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
2 .不移动级数=2次级数的最大公约数。
3 .两端植树:不移动棵数=不移动段数1。
单边植树:不移动棵数=不移动段数。
楼宇间植树:不移动棵数=不移动段数-1。
【总结】植树问题:
1 .基础植树:
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间隔长度1。
单端植树:棵数=段数=全长/间隔长。
大楼间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空间长度-1。
2 .不移动植树:
最小公倍数法。
最大公约数法。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