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人生困境及思想突破论文,韩愈的人生困境及思想突破的原因

韩愈的人生困境及思想突破论文,韩愈的人生困境及思想突破的原因

编辑的年谱、行年考、作品系年等成果,因文人生活中的科第、官吏、交游等而备受瞩目。 此次三篇文章另辟蹊径,《韩愈的人生困境及思想突破》从韩愈的家庭生活和仕途坎坷入手,揭示了他虽然长期处于人生困境,但胸怀天下,最先提出“道统”,完成了思想突破。 《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着眼于居住方式,分析了南朝文人山居生活的类型、文学表现及其体现的文人群体的精神意义和审美理想。 对《元稹与裴淑的婚姻生活及琴诗赠答》元稻与继室裴淑琴诗相和的婚姻生活进行了与众不同的梳理。 三篇文章对文人群体和个人生活的探索具有新意,并对相关作家和专题研究有所启示。

作者:刘怀荣

韩愈的文学成就得到古今学者的认可,韩愈最早提出“学圣人之道而修身”、“修辞而明道”及“道统”,在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这些功绩,赢得了当时和后人的无限仰慕,但他在漫长的人生困境中取得思想突破的事实,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韩愈3岁丧父,由大哥韩会和嫂子郑氏抚养。 大约12、30岁的时候,哥哥韩会不幸去世了。 贞元十年,韩愈二十七岁,抚养他长大的嫂子郑先生去世了。 韩愈在《祭郑夫人文》回顾了早年的不幸遭遇。 “年方及纪、荐及凶屯。 哥哥得了诹口,奉命前往远方。 荒海尽头,夭夭百年。 万里故乡,年幼的孩子在前面。 不顾离别,洒泪号天。 ”“夭陂百年”指韩会早亡,“孤幼”指包括“十二郎”在内的韩会子女子。 贞元19年的《祭十二郎文》中也写道:“中年兄死南方,吾与汝共幼,葬离嫂河阳,与汝共食江南,与零丁孤苦,未尝一日不可离。 我有三个哥哥,但不幸早逝。 继承前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世界单身,形单影只。 ”那年轻时的孤独,在这两篇文章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韩愈在元和元年的《祭十二兄文》中写道:“维我皇祖,有孙八人。 但是,哥哥和我会死而孤独。 在无可奈何的现在,又舍弃了先走。 ”“十二哥”是韩愈叔父韩绅的儿子,文中提到的“皇祖”是韩愈的祖父韩睿素,他有四男八孙。 韩岌去世后,其子孙二代十二人中,只有三十九岁的韩愈还活着,但韩愈体弱衰老。 那个《与崔群书》说。 “仆人家不幸,诸父诸兄都康强早逝,若如仆人,还能画成长哉吗?”《祭十二郎文》引用前一年写给十二郎的信,写道:“吾年不到四十,茫然,苍茫,齿动”。 这封信和《与崔群书》都是韩愈三十五岁时做的。 《祭十二郎文》又说:“吾今年以来苍者白,动摇者脱而落者消,毛血日衰,志气日淡,几何不死汝! ”。 《五箴序》也说:“余生三十八年,头发短者日见白,牙齿晃动者日见脱。” 可见,多年来饱受孤独之苦的韩愈,在30多岁的盛年,曾有过如此深重的生命关怀。

由于许多家庭早逝,抚养孤儿的重任落在韩愈一个人身上。 十二郎去世时,儿子十岁,韩愈子才五岁,这还不包括两个女儿。 为此,韩愈感叹:“这么小时候,可以邪恶吗?” 他说:“教吾子汝子,喜其成长; 长吾女嫁汝女”是余生的大事,韩愈养育的不仅是韩氏的遗儿,还有朋友的遗儿。 卞孝萱《韩愈评传》说:“元和元年,韩愈兄弟参加名考的有5人死亡,寡妇、孤侄、孤侄女及侄孙、侄孙、孙女认识的约有14、50人,大部分与韩愈同住,韩愈的妻子、次子《交友》中孤独的女性,还没有计算在内。 皇甫湟《韩文公神道碑》曰:“内外恻隐悉抚之,一亲以仁,男有官,女有从,诡诈攸关己生。 交给别人,我不负责到底,死了就包家,都是靠切割资金和吃人,所以软弱,却像个贤戚。”《旧唐书韩愈传》也说,“娶内外和友朋孤女的只有十个人。” 这与韩愈《我家穷……家累得只有三十个人》的自传基本一致。

此外,韩愈职业生涯屡遭挫折,“礼部四举一得,人力资源部三选一事无成”,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那个《与崔立之书》说:“到了年二十点,苦家贫,衣食不足。” 从贞元二年入京,到贞元十七年授四门博士的十六年间,韩愈为了温饱进入幕府,但生活贫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据贞元十七年的《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记载:“忽而十六年,终遭饥寒交迫。 ”。 就任四门博士的第二年,他再次说:“我不能自己生活的人,从一官来到这里,变得贫穷了。” 贞元19年7月,韩愈改任监察御史,不久被降职为阳山令。 在永贞元年的《上兵部李侍郎书》中,他再次说:“家里很穷,不足以自己生活。” 就这样,韩愈说:“闲食不足,从业力上难以承担责任。 两者都害了性,一辈子都要费尽心思”,这样的自我陈述绝不是空话。 原来大约十年前,韩愈四十八、九岁,他家的生活完全好转。

在漫长的人生困境中,韩愈曾有过困惑,但以古圣贤为榜样,学习圣人之道,胸怀天下的热情始终未减。 《上贾滑州书》曰:“愈年二十有三,读书学文十五年,不敢言为古人”,他二十六岁时的《争臣论》说:“君子在其位,思其官; 得不到位置,思其辞而明其道。 ”。 如果我们把他在随后十年创作的诗文优先罗列出来,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韩愈思想发展的轨迹。 “愈也、布衣之士也……前古之兴亡,恐不在心中; 社会的得失可能不会记在心里。 ”“读书写文,自七岁至今,年约二十二,其行已不敢羞于道”“盖天之余生,复降人间”,可见韩愈的济世情怀与自信。 贞元十四年发生的两件事,需要特别注意。 一个是韩愈在汴州董晋幕府领进士府考试时写的问题《进士策问十三首》,其四首是“没有夫子。 圣人之道不明,有杨墨者,入侵开始混乱。 那时,天下咸了,从焉来。 孟子辞赋,辟易也,即廓如也”一文,请诸生“学圣人之道”答之。 二是张籍两次出书,勉励韩愈“真为一书,兴圣人之道”。 韩愈虽然很担心,但还是回答说:“等五六十岁再做吧。”但他明确表示:“自己的路也是夫子、孟子、扬雄传来的路。”“如果没有天意,不想让别人知道,那我的性命就不指望了; 如果有认识的人,除了我以外没有其他人吗? ”的高度自信。 可见,31岁时韩愈的道统思想已经基本形成。 此后,他关于“道”的记载越来越多。 “以愈之为古文……通晓其辞者,本志志志于古道者也”,哀辞后”(年仅三十四岁)“愈之志在古道,而其言也精”。

055-79000,尤其是《五原》,是韩愈思想突破的标志性作品。 学者大多认为,韩愈作在永贞元年的《原道》中,“敬献旧文一卷,扶木教学,有所了解”,其中的“旧作”包括《上兵部李侍郎书》在内,执笔时间均为本年阎琦《五原》认为“《韩昌黎文集注释》诸篇作品应该在贞元十五六年间”,可以遵循。 贞元十六年,韩愈三十三岁,尚未正式朝中任职,还处于人生最痛苦、无望、生命堪忧的时期,他的“道统”思想就形成于人生的困境之中。 孟子说。 “古人得志,泽加入民。 不得志,修身显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天下”,韩愈虽“不得志”,而“独善其身”,却始终不放弃“匹夫为百世师,一言为天下法”,这一点对孟子思想的彰显

《原道》

相关原稿

元稹与裴淑的婚姻生活及琴诗赠答

3359 news.gmw.cn/2021-10/18/content _ 35238732.htm

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

3359 news.gmw.cn/2021-10/18/content _ 35238731.htm

资料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唐永金:浅谈大学教材(转载)

唐永金:浅谈大学教材2022-5-1807:35|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