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复习都要开始了,你还在漫不经心地复习吗?

暑期复习都要开始了,你还在漫不经心地复习吗?

暑假快到了,还烂吗? 你刚记住两个单词就刷嘀嗒了吗? 刚看了两页专业课就进淘宝了吗? 还是刚做了两个问题就开始做小红书( RED )……不得不说暑假已经快到了。 长了点心吧。 不能再发呆了,弄得满身是泥。

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放暑假的人要考研”这句话,为什么暑假对于考研的人来说这么重要呢? 一般同学实际报考时间约为180天左右,暑假约有60天。 也就是说,占了你报考过程的三分之一。 牢牢抓住这60天,大家同样可以完成三分之一以上的复习任务,所以暑假在考研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中坚作用,让考研全过程发挥无限能量。

暑假这么重要,应该怎么利用学习呢?

上课

上课听什么? 考研君总结了“四位一体”教学法。 就是询问逻辑性的点、重点、难点、命题性的点。

首先,问逻辑上的问题。 下课后,要清楚掌握整个课程的逻辑框架体系,明确研究生政治要考查哪些学科,各学科包含哪些部分,每个部分包含哪些章节,各章包含哪些考点。

其次,询问重点。 研究生政治每年都要考38道题,能涵盖的考点很少,切不可重点复习。 需要注意的是,几个要点是“重者常重”。 例如,马原这门学科,多年来知识变化缓慢,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等考点始终是重点。 毛中特、史纲、思法、现代等,重在“时变”,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随着每年时政热点的变化,重点也相应变化。 所以,除马原以外的学科复习不要按照往年的课程复习。 去年的重点今年将是非重点,去年的非重点今年很有可能成为重点。

再问一次难点。 难点是同学们的巨大考验,很多同学都觉得明白了,但是做题的时候基本上错误可能是难点,所以老师详细讲解的部分要认真听课。 如马原中的对立统一规则、资本有机构成、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知识点。 不要害怕困难,仔细听,做笔记,整理思路,不懂就问。

最后,问命题。 我们不仅要清楚一个考点是重点还是难点,还要知道这个考点是什么命题。 出题的概率是多少? 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 命题的角度有多少? 最有可能以哪个命题的形式出现? 只有这样凝视各考点,才能充分学习知识。

看书

首先,不要只在课堂上看书。 上课不看书,终究是把老师讲的知识还给老师。 上课前看书,上一节叫预习的课再看书叫复习。 我们至少要做到下课后复习。 读书的过程是把老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其次,要坚持积极阅读。 读书不能像看小说一样被动地被文字牵着鼻子走。 必须把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 按照课程的逻辑,一点一点地阅读逻辑性的点、重点、难点、命题。 不断地问自己,这一章的逻辑清楚了吗? 明确了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非重点了吗? 各项考试要点的命题角度清楚吗? 如果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说明那一章的复习是有效的。

最后,读书不等于背书。 读书的目的不是记住知识,而是整理知识。 记忆力不可靠,但整理知识可以让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 不能看一句话就背一句话。 那样的复习很花时间,效率很低。

解决问题

首先,不要着急做历年的问题。 理由有两个。 一是因为暑假复习是循序渐进的。 按章学、按节学、按点学,但是历年的问题非常综合,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几个知识点。 如果在暑假期间直接做历年的问题的话会受到打击。 二是历法问题的作用不仅在于巩固知识点,研究命题规律也很有意义。 如果暑假把题目都做完了,在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的时候,就会犯轻视敌人的错误,以为是自己做的,就不需要做细致的研究了。 所以,历年的问题应该放到下一个阶段再学习。

其次,制作与考试纲和历年的问题相配套的题目。 另一方面,市面上很多题目往往与准考证不配套。 未能及时削减和更新,或被删除或更改的考点仍与相关主题一致; 要么是过度发挥,要么是为了引起时政的关注,出现了很多超出考纲要求的题目。 另一方面,历年试题的主干和试题的制作有一定的要求和规格。 目前,市面上的试题大多直接选自公考试题和自考试题,一些考试命题的规律不尽相同。 所以,考生在选题时一定要火眼金睛,筛选题目。

再次,必须结合阅读来解决问题。 不看书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做题一定要读书进行。 方法是下课后看一章书做一章题,在做题过程中标注偏题,做题后对答案标注错误。 然后,对着显示的选项和主题调查书,调查哪些点自己没有掌握,哪些问题自己不清楚。

最后,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 学习科学后一定要做题测试,暑假阶段学习后一定要把所有学科综合起来测试。 考试得到的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择校选专业”猛打这里,2023考研可以报几所学校——考研专业选择——中公考研

“大学排行榜”猛冲这里,2023研究生排行榜-研究生学校排行榜-研究生排行榜-中公研究生

“考研英语”戳这里2023考研英语-考研英语一-考研英语二-中公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