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鲁迅研究

显微镜下的鲁迅研究

作者:邱华栋

阎晶明《鲁迅还在》的出版使我们看到了鲁迅研究的精细化。 如今,阎晶明又将他的鲁迅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最近发表了他的《鲁迅研究系列》中的新版本《鲁迅与陈西滢》,再次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 说是新书,其实,这是他旧作的修订版,有些地方经过修改,增加了一些篇幅,把鲁迅当年与陈西滢、徐志摩、李四光等人论战、回文作为附录,把这本书写成棱镜一样的、可以互相折射的书

侦探小说的调查兴趣

陈西滢是鲁迅论敌中最早的人,他知道鲁迅会“骂人”,很可能从与陈西滢教授的论战开始。 因此,选取鲁迅和陈西滢的文章笔战进行微观研究,深入考察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阎晶明对鲁迅的研究方法可谓精益求精、别出心裁。 他把一些局部问题放大后用显微镜观察,用考证的方法,把困扰我们很久的疑问一一解决了。 因此,《鲁迅与陈西滢》这本书在风格上极具侦探小说的情趣,是一部直接到达现场进行调查的考察报告,是鲁迅在微观研究中的再现,从实证的角度在可读性方面,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惊喜。

微观研究,对现代文学研究尤为重要。 微观研究在其他研究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 几年前,一位余戈老师致力于“微观战史研究”。 他仔细考查了抗日战争后期中日军队在滇西打松山、腾冲、龙陵三战3354,在日本人眼里,这三战都是“玉碎”之战,也就是日本侵略军全军覆没3354,写出了独特的微观战史日本人一直关注着那几场玉碎之战。 那是他们痛苦的心肺失败记录。

阎晶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专家,这几年更加致力于鲁迅的研究。 我记得有好几次一起出差。 有调查和讨论等。 一路上,我们在一起聊天。 总是谈论彼此的写作和研究兴趣。 于是我说了他的鲁迅研究。 我很感兴趣。 他上一章《鲁迅还在》的发表是因为他是《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 这几年编辑不当,主要是进行作家的训练,但我仍然保持着当编辑时和作者的交流能力。 那就是让作者愉快地谈谈他的创作思路,敦促他尽快写出这部作品。 我记得2018年初,去陕西调研,在去延安的路上,阎晶明告诉我,他不仅修订了《鲁迅和陈西滢》,而且还在为《本事考》这本书做准备。

我非常兴奋。 果然,鲁迅和陈西滢这本书很快问世,并作为《阎晶明鲁迅研究系列》之一出版。

因笔战而死

耳熟的人

在我们大学学中文的人,几乎都熟悉陈西滢这个名字。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被鲁迅骂的人。 我们喜欢鲁迅,对鲁迅说坏话的人嗤之以鼻。 但后来我发现,鲁迅当年骂的人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甚至是成就和好的人。 所以,我们对被鲁迅骂的人有了更复杂的认识。 陈西滢被鲁迅骂了一顿,作为“不懂历史的人”,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说起陈西滢,让我对他感兴趣的是,回母校武汉大学参加校庆活动,和文学院老师聊天的时候,突然,我想写——是《珞珈三女杰》的剧。 《珞玥三女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很有名,凌叔华、苏雪林、袁昌英。 凌叔华是陈西滢的夫人。 苏雪林当时也被鲁迅骂了,后来去台湾教书育人,活到老,去世没几年。 袁昌英在“文革”期间受委屈去世了。 凌叔华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很有名,当时武汉的珞珈山也很有名。 她和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芙的侄子、抗战时期来到中国的贝尔老师恋爱了。 作家虹影以此为题材写了小说《K》,也提起了诉讼。 当然,这是题外话。

那么,在阎晶明的《鲁迅与陈西滢》一书中,鲁迅与陈西滢教授之间于1925年发生的这场论战,其开始与结束,其间的过程和卷入其中的徐志摩与李四光,以及许多当时社会事件的情况,却是错综复杂的阎晶明能精心引出事件的经过、原因、过程、结果,让我们恍然大悟,痛快淋漓,对鲁迅更有敬意。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人之间笔战屡见不鲜,而且在报刊上公开展开,打起仗来也是一种乐趣,也是当时报刊的一大看点。 他们既有因政治、社会、文学观点的不同而开始笔战的,也有因作家所处的阵营不同、关系相近、文人志趣等而开始笔战的,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笔战,无疑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非常有趣的主题其中,鲁迅与许多人的笔战,因其深度之广显得尤为重要。

论战后退出文坛

鲁迅与许多人的论战,往往涉及深刻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怨恨。 这正是《鲁迅和陈西滢》这本书的题中之义,该书正文共分七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助于我们了解鲁迅为什么与陈西滢展开笔战。 第一章,纷争是从“风潮”开始的。 这一章向开宗明义解释了鲁迅和陈西滢在1925年的“女师大热”中卷入其中,继而与“三一八惨案”立场完全不同,鲁迅和陈西滢教授很快陷入了论战。

第二章在“相骂:不客气的作家教授”主题下,分析了鲁迅与陈西滢的文章回溯,“八卦”与“非八卦”的交锋。 第三章有助于解决至今微信文章仍在“误区”流传的巨大疑问。 那就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否抄袭了盐谷温的《支那文学史》的问题。 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人散布鲁迅模仿盐谷温的谣言。 那么,在第三章“抄袭:罪名的有无和由来”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微观上的放大,解决了长期以来被鲁迅加上的抄袭的不实之名。 而且,这首先与陈西滢作为留英学者教授对鲁迅的基本评价有关,也与当时凌叔华发表文章时正好有文章的布局图,使用的是科勒霍伊奇版画有关。 凌叔华被骂为陈西滢的夫人也被模仿。 这场混战是怎么打的,是怎么结束的,这一章很清楚,足够看。

第四章《旁观者:闲话的介入》分析了旁观鲁迅与陈西滢笔战的徐志摩、周作人和李四光是如何卷入其中,他们的态度又变成了什么样,并解读了周边人的看法。 本书最重要的是第五章。 “鲁迅:坚韧不拔的战斗即将开始”。 这一章阎晶明分析了鲁迅对一些人展开的论战,其实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宏大的思想背景,都是顺应时代境遇的伟大作家的回应,而不是出于个人恩怨。 由此可见,他对陈西滢的尖锐反击和论战,不仅是合理的,而且载入文学史,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一点上,鲁迅后来主要致力于杂文的写作,很少写虚构的小说。 阎晶明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解读。

第六章《陈西滢:“八卦”的得失与短长》是对陈西滢在那个时期所写的《西滢闲话》艺术价值的判断,以及对陈西滢参与论战的心态和文化姿态的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自此与鲁迅的论争后,陈西滢逐渐隐去文坛,不再参与文坛论争。 本书第七章是总论《非常功过的论说》,阎晶明总结了鲁迅与陈西滢1925年独特的时间表、争论在这一具体年份中的意义、价值、历史影响,并把全书收入囊中。

本书附录还收录了陈西滢、鲁迅、李四光、徐志摩论战的30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场论战的全貌。

因此,阎晶明对鲁迅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很有价值,用微观研究的方法扩大和分析了当时的文学论争,使我们看到了鲁迅作为民族灵魂、中国新文学旗手的思想发展行程,以及他经久不衰的魅力。 正因为阎晶明的微观、放大、微观研究,鲁迅的魅力才不断缓和,在时间和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相关推荐

仪器分析试卷,仪器分析考试试卷

1、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A、精密度B、准确度C、检出限D、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