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通智慧: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玩通智慧: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

每个问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满足问题的要求,因此请将代码放在问题后面的括号中。 没有错误的选择、多重选择或未选择的选择。

1. 《大希庇阿斯篇》作者为( b )1-2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

c .黑格尔d .鲍姆花园

2 .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d )1-7

a .美的规律b .艺术现象

c .审美心理d .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3 .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 d )2-54

a .主体创造性b .历史传统性

c .社会普及性d .与目标属性的一致性

4 .构成审美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 a )2-71

a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b .审美环境和审美条件

c .审美意愿和审美愿望d .审美教育和审美素养

5 .审美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c )2-100

a .大脑发育完善b .自然环境变化

c .物质生产劳动d .发展社会交往

6 .比较自觉的审美活动发生在( d )2-108

a .距今约300-200万年b .距今约30-5万年

c .距今约5万年d .距今约3-1万年

7 .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其( d )3-127

a .历史生成和个体相对论生成

b .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一性

C .由多种审美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d .民族性和全球统一

8 .以下线条中哪一条让人觉得优美( d )3-138

a .粗犷的直线b .棱角分明的折线

c .笔直的虚线d .纤细的曲线

9 .广义荒诞的本质是( a )3-190

a .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b .对凡人行为的嘲弄

c .对社会流行的批评d .人生命运的揭示

10 .在审美感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包括: ( a )4-235

a .视觉和听觉b .嗅觉和味觉

c .触觉和感知d .平衡感觉和重力感觉

11 .认识论一旦出现,以原有的心理图式进行审美活动的有( a )4-254

a .同化过程b .调节过程

c .想象过程d .领悟过程

12 .艺术家在塑造形象的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 这是艺术形象的( b )5-295

a .虚拟性b .感性

c .想象性d .情绪性

13 .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快乐是艺术的( a )5-300

a .娱乐功能b .认识功能

c .思想启迪功能d .社会干预功能

14 .艺术品为我们提供的最基本的东西是( c )6-306

a .形象b .快乐

C .形象D .感悟

15 .艺术技巧是指( d )6-321

a .艺术思维技巧b .艺术联系技巧

C .艺术审美技巧d .艺术操作技巧

16 .以下类型中,属于时间艺术的是( d )6-325

a .建筑b .绘画

c .雕塑d .音乐

17 .“感悟”正在欣赏美术品( c )6-339

a .所有接受者必达的b级.接受者鉴赏活动的开始

c .接受主体感知最终升华d .创作主体形象的复制

18 .西方最明确提倡“寓教于乐”的思想家是( d )7-350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霍拉斯

19 .孔子的美育讲究( a )7-364

a .美善协调b .天人合一

c .逍遥自在d .渐修顿悟

20 .审美境界的核心是( b )7-383

a .力量b .自由

c .学识d .博爱

二、多选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

每个问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问题的要求,请将其代码放在问题后面的括号中。 没有错误的选择、多选择、少选择或未选择的选择。

21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BCD )1-18

a .审美萌芽b .审美意识

c .审美思想d .审美学科

e .审美体系

22 .使审美回归本能的理论的主要缺点是: ( AE )2-95

a .混淆了人和动物行为质量的差异b .得不到很多学者的同意

c .缺乏生物学基础d .没有考古材料的支撑

e .忽视了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23 .构成悲剧内涵的核心要素是( BCD )3-161

a .奉献b .冲突

c .抗争d .毁灭

e .胜利

24 .审美趣味外表是( DE )2-53

a .品位b .个性

c .能力d .品味

e .兴趣爱好

25 .图像的主要类型是( ABCD )5-292

a .拟b .兴象

c .比喻d .抽象

e .形象

三.名词解释

26 .审美形态3-119

答案:

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复杂的人生方式、以自由的人生境界为中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的对象化形态,以及人们对其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正确理解审美形态的内涵必须理解人生面貌、人生境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概念的内涵。

27 .《劳动说》2-97

答案:

劳动学说作为艺术与审美的发生理论,有着众多的信奉者和支持者,尤其是20世纪在我国美学和文艺学领域曾经占有优势地位。 这一理论的主旨是认为艺术和审美始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28 .与联想4-239进行比较

答案:

对比联想是通过对某事物的感知和联想,引起具有与之相反特征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这种联想主要基于两个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其功能不是加强对一个事物的感受,而是加强对这两个事物之间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29 .灵感6-320

答案:

灵感是艺术家在形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和谐自由的状态而突然产生的精神昂扬、注意力集中、情绪兴奋、想象力空前活跃的思维活动领域。 这种“突然”出现的灵感往往像火花一样给艺术家照亮了另一个艺术世界。

四.简答题

30 .自然在什么条件下成为审美对象? 2-79

答案:

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的共同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审美活动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材料作为其现实存在的必要条件。 审美对象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属性,而且这些物质属性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从审美条件到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变

审美对象之所以具有客观性,并不是因为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材料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客观物质材料总是承载和包含着一定的客观生活内容。 一定的客观事物首先是与人的实际生活有某种深刻的必然关系,成为人的生活世界中有意义的东西,它才有可能成为审美价值的东西。 有审美价值的东西首先要在人类生活世界中具有实在性。 还没有进入人的世界的东西,即使存在,也是本质的存在物,不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只有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才能现实地生成和体现。

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审美对象不仅是审美活动,而且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自身。 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的完成,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只有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冲突、互动,审美对象才能现实地具体生成。 因此,审美对象既不是客体的审美条件本身,也不是主体的审美体验本身,它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相互融合和统一的产物。 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对象,根本上是因为它具有非实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1 .为什么美不能先于人存在? 2-69

答案:

美不是比别人先存在的。 人们之所以有资格谈论美,是因为人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地创造美。 如果说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为什么这种属性是美,另一种属性不美呢? 离开人,我们甚至无法解释最简单的审美现象。

我们之所以说某种东东很美,是因为这种东西对人有特殊的精神意义,这种意义只能在审美活动中表达出来。 将美从审美活动中分离出来并实体化,会导致美本身的消失。

美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现实地生成和现实地体现。 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特殊价值。

32 .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4-251

答案: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中的辩证思想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结合起来考虑。 实践中人的感觉和情感的人性化过程为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提供了本体条件。

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表明,理性渗透于情感,情感受理性的引导。

单纯依靠主体情感的表达是不能产生美的,只有情感得到提高和净化,经过理性的筛选和改造,才能成为艺术表达的对象。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必须受到思想的制约。 总之,情感和理性只有在审美经验中和谐统一,才能满足审美活动的基本要求。

33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2-57

答案:

我们试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人与世界本质的精神交流

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前直接情境下展开的最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交流与交流,它是主体能动地表达自我本质力量的独特方式,也是对象能够如此表达自我的生动过程。

最有个性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最具个性的精神活动,构建了具有独特生命意义的诗意世界。 审美活动是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个性的。

没有有限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审美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其根源是贯穿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血脉的特殊活动。 它既有功利性,也有无功利性,既有自律性,又有他律性,审美活动的特殊性正是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

审美活动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正因为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相和有功利性的辩证统一,审美活动又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自律是审美活动本身就是自身的完整世界,它不是手段,而是直接目的本身。 审美活动又是他律的,就意味着审美活动不是封闭的、孤立的世界。

34 .简述意境是什么,以及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5-297

答案:

一、意境主要是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忘形的基础上,引导接受者超越现实时空,在形态上达到本体意蕴丰富的境界。

二、意象与意境的主要区别在于:

1、二者都有宾主、物我、情景泥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一,意象主要谈审美的广度,意象主要对审美的深度,寓意深刻,意象广泛。

2、意境是形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形象界限而重建的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的意境是指心灵时空的存在和运动,范围之广,无载体,贯穿于整个申国人的哲学意识。

五.论述问题

35 .试分析美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答案: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由美育的性质和自身特点决定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感情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对人生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感情的开发和升华,只能通过感情的作用来完成。 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潜于夜来,润物细无声”净化人心。 这是因为美和人心相通。 在康德看来,美是感情知识和道德的桥梁。 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我的教育,使之拥有丰富充实的灵魂,渗透于内心世界和生活之中,形成自觉的理性力量。 这是其他教育做不到的。

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精神素质,使真善美成为统一的人格。 美育是一种突破狭隘功利主义、自由形态的教育,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中。 孔子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一个人只有知道什么是不足,只有感情上产生兴趣,才能心悦诚服,才能在行动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美育有全方位的作用,可以带动其他教育成为有机体。

有助于提高思考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可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逻辑思维。 所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与思维能力成正比,但不是绝对的,只有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把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 日常生活中,有人看了很多书,人品很好,却不熟练,变成宅男,这与平时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差,缺乏想象力直接相关。

有利于培养新人才。

我们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时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教育的精髓在于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智慧来自灵魂。” 是智慧、修养、经验和感情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人类的素质。 现代社会,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工作成为优秀的人才。

36 .试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和区别。 5-281/284

答案:

一.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1、艺术品是人造的而不是自然的。 艺术品必须不是自然物,而是人工制品。 自然事物再美也不能称之为“艺术品”。 “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第一个区别在于艺术品必须是人造制品。 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不是物质产品。 艺术品首先是人工制品,但人工制品并不都是艺术品。 艺术品只是人造产品中的一小部分。 艺术品是人的高级活动——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工产品中的高级部分。 这是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3、艺术品主要是形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通过艺术家形象思维创造的形象世界,传达人的审美经验,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二.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为艺术品。 审美和创造可以使一些非艺术品的自然物和人造制品进入艺术品行列,扩大人类的审美视野,充实人类的审美经验。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展艺术品领域,增加艺术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精神生活具有艺术情趣和审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