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钢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钢铁工业的大力支持,自1996年钢铁产量突破1亿t以来,已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t,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0%以上。 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惊人的10.33亿t。

近十年我国粗钢产量趋势

近三年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比较

从以上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粗钢产量多于其他国家粗钢产量的总和,体现了我国强大的钢铁生产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钢铁行业的繁荣为钢结构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钢结构概述

钢结构是由钢板、型钢、钢管、钢索等钢材通过焊接、铆钉、螺栓等连接而成的重载、高耸、大跨、轻型结构形式。 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塑性强等优点。

钢结构的分类及应用情况

钢结构制造工艺难度较低,主要对钢板、型钢等原材料进行二次物理加工,主要步骤包括下料、切割、打孔、装配和焊接过程。 但与钢材、零部件等标准化加工制造业务不同,钢结构加工需要根据具体项目需要定制化制造,这种非标准制造对其大规模扩张的管理要求非常高。

钢结构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小企业能够依靠业主个人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产品质量和成本的良好管理。 规模扩大后,管理者个人的精力有限,可能会发生质量和成本的失控。

钢结构加工工艺

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肆虐,以钢结构模块化为主体的火神山、雷神山等防疫医院快速建设,充分体现出钢结构快速、高效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的普及给钢结构的应用带来了发展机遇,钢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典型结构形式之一,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大潮中得到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强了对钢结构推广的重视程度,密集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如下图所示。

钢结构产业链

钢结构上游为钢铁行业,主要原材料为板材、型材、钢管等钢材,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钢结构企业的盈利水平。 下游广泛应用于厂房仓库、高层建筑、场馆、电力桥梁等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厂房仓库等多采用轻钢结构。 该市场技术简单,制造商众多,市场竞争更激烈,产品毛利率更低,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电力桥梁等领域都是高端产品。

钢结构产业链

钢结构行业现状分析

1 )加工区域分布特征分析

我国钢结构行业存在加工区域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目前,全国各省、直辖市等地均有钢结构加工厂,但加工厂数量和规模相差较大。 总体而言,规模较大、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特别是浙江、安徽、山东、江苏等省市,西北、西南等地区加工能力相对较弱,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少。

主要钢结构加工制造企业分布

各省市钢结构加工量的比较

各省市钢结构产值比较

各省市加工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比较

可见安徽、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绩显著。

2 )钢材强度分析

钢结构加工所用钢材主要分为钢板、热轧型钢、冷弯型钢、钢管及其他5个品种。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钢材使用品种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板材使用仍占主导地位,达到60%以上,热轧型钢使用所占比例较低,为15%~20%,近年来没有明显变化

3 )钢材平均损失率

目前钢结构行业多以钢板为主要原材料,先在钢板上切料,再拼焊,加工过程中钢材的损耗不可避免。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钢结构行业平均损失率一般在4%~6%之间,不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企业也不同。 近两年来,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钢铁企业加强了钢材的管理和使用,损失率下降。 剩余材料的合理再利用是减少钢材损耗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合理的排板计划和材料管理也有助于提高钢材的使用效率。

4 )钢结构行业集中度对比分析

钢结构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钢材价格波动频繁,加之产业政策调整和行业监管趋严,一些缺乏创新、实力弱、资质欠缺、管理不完善的中小钢结构企业难以跟上竞争,纷纷退出市场。 从我国钢结构行业前五大钢产量集中度来看,2021年全国规模前五大钢产量合计619.0万吨,集中度为6.38%,比去年5.28%提高1.1pct,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未来,随着国家税收和社会保障征收制度的完善,以及环保严格监管政策的出台,钢结构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行业有望持续向龙头集中。

中国钢结构行业的CR5企业为鸿路钢结构、精工钢结构、杭萧钢结构、东南网架、富煌钢结构,2021年各企业产量分别为339、101、87、61、31万吨。 在产量比较上,鸿路钢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钢构上市公司。

5 )钢结构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钢结构是典型的绿色环保节能型结构,满足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能藏钢于民,加强国家对钢铁资源的战略储备,意义重大。 钢结构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钢结构生产。

1、加强钢结构标准化。 标准化是实现钢结构智能建设的基础,是钢结构零件化和规模化供应、降低建设成本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与国外钢结构产业存在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 重点推进钢结构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等标准化设计,以钢结构标准化为主线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钢结构制造安装的工业化属性,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2、钢结构装配式房屋准备就绪。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政策以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使用量将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的15%以上,钢结构在新建建筑面积中所占比重将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应用达到中等国家水平,钢结构使用量每年达到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的25%以上,钢结构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重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设。 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有利市场环境推动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3、大力推进钢结构智能建设。 钢结构行业与其他工业领域相比,在智能制造方面有非常大的差距。 未来将抓住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钢结构制造全流程数字化、关键工序智能化进程,提高钢结构智能化生产水平,积极开展钢结构制造智能工厂或数字化示范工厂建设,推动

综上所述,加快智能制造业发展,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