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谱·有料·有信——薛天纬先生的李白研究和唐诗研究

有谱·有料·有信——薛天纬先生的李白研究和唐诗研究

【求索】

作者:海滨

学习别人的闲话

薛天纬,陕西宜川人。 本科和研究生都在西北大学就读,198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10年退休前是新疆师范大学教授。 2003年至2008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2011年至201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任教授。 研究的方向是唐诗和中国古代诗学,特别重视李白研究,曾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黄河坠天行东海,万里写胸间。 ”

薛天纬先生对李白的研究和对唐诗的研究,就像这句太白的佳句,境界广阔,气象千变万化,却能同心同德、出机器。

今年春秋八十的薛天纬老师跟随研究生专业以来著名的李白研究专家安旗老师,追求矢志李白研究、紫孜砺、孜孜不倦,把李白研究融入其生命,把李白研究作为其人生价值的重要依据。 1987年中国李白研究会成立时,薛天纬先生任理事; 此后,先后担任常务理事、副会长、董事长; 2013年卸任会长后,作为学术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至今。 同时,他长期担任《中国李白研究》的主编和执行主编,密切关注李白的研究动态,至今未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薛天纬老师几乎理解和掌握了李白诗研究动态的所有“家底”。 正因为以此为基础,他才能负责任地继续为李白研究贡献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自1982年出版《李白年谱》年以来,薛天纬先生以冷静的理性爱、爱、李白,在李白诗文编年、撰著《李白诗解》、选注《李白诗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成为李白研究的卓然之作。 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唐诗研究宏大的诗学选题、重要的诗人话题,并没有放过许多学者不熟悉的重要细节,成为唐诗研究的行家里手。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乐谱:年谱、图谱、学术谱系

薛老师李白研读《有谱》“靠谱”。 这本《谱》是李白的年谱。

据说李编年,总是很难。 但也正因为其编年,才能更好地体现李白的生平经历、思想脉络、作品真谛、创作规律,使人们认识李白自身诗歌的庐山真面目。 宋代功、薛仲邕、清初王澜、晚清黄锡珪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收效有限; 詹老师《李白诗文系年》为现代李白研究奠定了基础,其系年规模和准确性较前人有明显跨越; 瞿去园、朱金城二先生《李白集校注》虽然不是编写者,但其便笺和按语却很有洞察力,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作品的编年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完整合理的李白年谱是李诗编年的基本依托。 研究生期间,薛天纬老师在安旗老师的指导下,着手编制《李白年谱》。 《李白年谱》篇的难度有两个。 其一,李白生平事迹记载模糊,仅靠传世和出土文献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其二,李白的作品往往寄托于兴,相关鉴赏评论往往见仁见智,难以达成共识。 薛老师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直面旧材料,探索新路,兼修诗中诗外两种功夫,把文学方法和非文学方法结合起来。 “诗外功夫”就是从史籍和文物资料中寻找相关记载,从与作家作品的纵横关联中寻找坐标,忠实于作家行为的来源和作品的创作地。 这是来自史料的逻辑推理,是非文学的方法。 而“诗中功夫”就是转向作品内部,探索其基础,寻找其联系,发现其规律,从而大致判断其创作背景和作家事迹的行迹。 这是对辞章的鉴赏分析,是一种文学方法。

规律有光谱。 《李白年谱》于1982年8月由齐鲁书社出版。 这本书根据年代、时事、事件略、备注逐年展开。 《年代》下,《时事》叙述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天下大事,《事略》略述陈李白行迹以诗文结尾,《注释》则记述重要的文人行踪和李白创作。

《李白诗选》

只要可靠就能成功。 1984年,《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工程开工,安旗老师带着薛天纬、阎琦、房日解三位老师,说“夏三伏,冬三九战”,做了十分艰苦的准备,用六年时间办成了功勋。 这一成果由巴蜀书社1990年首开笺,2000年修订再版2015年被中华书局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易名《李白全集编年笺注》修订出版,2020年修订再版。 作为迄今唯一的编年体注本,《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和《李白集校注》、《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李太白全集校注》成为现代李白研究最权威的四种“今注本”。 薛天纬老师将《李白年谱》压缩改写为1万5千字的《李白简谱》,编入附录《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简谱与注本正篇表里如一,从整体上展现了李白的人生经历与足迹、思想发展与情感起伏、诗歌创作主题与风格的变化,实现了安旗先生《李白年谱前言》所阐述的初衷。

李白的事迹和作品往往没有确凿的年月……但诗是心声就被盗了。 李白的诗尤其常与感情的流露有关,但感情的流露有很多缘分。 其笔底之波澜,即胸中之块垒; 其胸中的屏障,即生活的封锁; 其生活的封锁,是时代的潮汐。 我人听其声得其情,听其情得其果,虽不中,不远矣。

二零零七年,薛天纬和博士生海滨、郑慧霞在当涂青山李白墓前。

薛老师对李白和唐诗的研究,“有谱”而“有图”。 这个“光谱”是图像。

2020年9月,薛老师《从长安到天山——丝绸之路访唐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图文翔实,历史考证严密,诗史相辅相成,创见层出不穷。 其最大特点是以科学实证的笔触贯穿了大唐长安城至中亚碎叶城的唐诗之路,并以生动诗意的文字引领读者进入神游之间。 这本书的路线与严耕望老师《唐代交通图考》中《唐代长安西通陇右河西道图》和《唐代瓜州、伊、西、安西、北庭交通图》的地理交通路线基本重合,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唐诗路。 这本书的封面是精美的图片—— 《丝绸之路访唐诗示意图》,正文中还插入大量图版和图片,发信号、证明、易读,展示“真实”。 全九章三十七小节,都以唐人的诗句为命题,文中竞相出现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白居易等诗人名篇,罗宾王、王之澶、王梵志等诗人佳句尽收眼底。 薛先生以自己长期从事唐诗研究,特别是李白研究的广阔视野、硬核学问和学术新鲜感,为读者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唐诗导读。 书中李白的出现频率最高。 作者在长安城的翰林院梦见李白,展示了李白《清平调词》所蕴藏的大唐王朝文化软实力; 分析李白哭晁衡诗作的经过后,感叹李白的清泪虽然流了白,却意外地得到了好诗; 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时,他提到藏书碑《许肃之墓志》被当今学者解读,更新了学术界对李白与徐先生夫人婚姻状况的认识; 在《成纪》篇中,普及了李白的身世; 在碎叶方面,薛天纬先生与同行的学者按吉尔吉斯斯坦礼仪向李白致敬,并展开了李白出生地碎叶等一系列学术问题的探讨。

薛先生李白研究的“有谱”,更在于他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构筑了自己的学术谱系。

让我们用金字塔型来表达这个“光谱”。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一定是经过前面几个版本变成了良好的结构的《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金字塔的核心代表是薛老师的《李白诗解》 《李白诗选》等著作。 《李白诗解》对20世纪及21世纪前10年学术界关于李白诗歌的实证研究,以及立足于实证研究的诗旨阐释成果,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调查,广泛地汲取各家的观点,融合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相关内容《李白诗选》选诗289题343首,占李白传世诗作的三分之一强。 该书责任编辑李俊评价说,诗歌编年更准确,充分吸收了学术界文献、名产、史迹研究的新证和蜡烛静读文本等特点。 2021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全国推荐的首批40种古典古籍及其179个优秀整理版本,《李白诗选》列入推荐目录。 构建金字塔的基础是汇集在《李太白论》0《李白唐诗西域》《八里桥畔论唐诗》055-790000的几十篇李白专论。 以这些专论或认知的正确性为目标进行文献考证。 例如,《李白出蜀漫议》 《李白与唐肃宗》 《请让“诗仙”李白的生命延续一年》; 以理解的合理性为目标进行《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李白对“左思之叹”的历史性回答》 《大唐盛世与李白的人性追求》等文化探索。

付费:大众新常识与学术界硬通货

薛天纬老师在其《七十自述》中表达了自己的为学原则。 “我做研究,写文章,坚持一个原则。 也就是说,言而有信,不说没用的话,不说没有个人看法的话。 所以,我觉得我做的主题,无论大小,写的文章,无论长短,都绝不是空文。”

薛先生言之有物,无虚文是一条学问原则,或可概括为“有料”。 这“材料”是薛先生在李白和唐诗研究中为读者贡献的“大侠新常识”和“学界硬币”。

最早的李白名篇《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迷信求难》,是以宋蜀本李白集为题创作的,现如今的初中、大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误写成“梦游/天纳/吟留别”。 但这首诗的诗题不是“吟留别”,而是“梦游天纳吟”。 “留别”不是咏唱的对象,“留别”的对象是“东鲁诸公”。 薛老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诗旨辨》两篇文章中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 之后,从文献学的角度详细考察了这首诗在不同版本主题下的表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辨误》题《梦游天纳山别东鲁诸公》本李白集题《梦游天纳吟留别诸公》,一作《梦游天纳吟留别东鲁诸公》。 蜀刻本李白集题《梦游天纳吟留别》,一作《梦游天纳吟留别东鲁诸公》。 《河岳英灵集》题《梦游天纳吟留别东鲁诸公》。 经过对镜辨章、比勘,得出这首诗的主题应该基于《李诗通》创作《梦游天纳吟留别东鲁诸公》。 在几年后的大中学校教材中,这首诗的问题有望成为《李诗通》。

同样是关于天纳山的研究,“天纳朝天横亘,气势拔五岳覆盖赤城。 四万八千丈,与此相对,想打倒东南倾向”。 与天台山、赤城山、五岳相比,天纳山到底高在哪里呢? 薛老师认为,李白诗中的天纳山之高,其测量方法应该是文化考察,而不是地理实测。 1999年,薛天纬老师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进行了“精确”测量。 当年薛老师自称“杜撰”的“文化高度”一词,应成为我们鉴赏、讨论、研究天纳山乃至古名山大川的基本观念。

李白的诗中,有不少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自古以来,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解,或者被有意地忽视。 薛老师凭着斗篷的耐心和匠心,对斗篷进行了合情合理、难以割舍的教训和诠释。 以李白《天姥山的文化高度》中的“歧路”为例,薛先生从大量唐诗文献的实例出发,通过查而求赎,探究其含义,指出“歧路”的含义不是歧路,而是“道路”。 也就是说,李白《行路难》开头的“大街像蓝天,我不能一个人出去”的“大街”就在这里

类似的精彩解读,在薛老师李白和唐诗的研究中有很多种,但也许不是。

在为大侠不断贡献这些“新常识”的同时,薛天纬先生致力于解决李白研究和唐诗研究的硬核问题,为学术界贡献了许多堪称定论的“硬通货”。 例如,在李白“古风”一族诗的命题和编辑问题上,薛先生虽有学界两种对立,但在详细辩证了各自系统的观点后,窦幽蜡微澄清了源流,编辑了李白自己的命题和《行路难》,但当时并不一定“ 此外,在李白“枕上授简”的李阳冰之后,分析梳理了李白诗集在乐史、宋敏求、曾巩等人的笔下编撰《古风》的过程。 这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起集合诉讼中各种问题的最透彻梳理,体系完整、线索清晰、逻辑严密、考证细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这个过程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编修的姚钺篇《古风五十九首》,收李白《唐文粹》,其序为后来王注本《古风十一首》的第一、八、九、十、十一、十四、十八、十八、十八

“古风”研究存在《古风五十九首》前几名“大雅不遇”的难题,如何理解其主题宗旨? 薛天纬先生的看法是,这首诗从社会和文学两个方面提出的最高理想是西周,其文学代表就是大雅。 其次,在史称盛世的汉武帝时期,其文学代表是扬、马之赋; 同时,诗人对唐朝盛世寄予厚望,既希望政治清明,也希望文学繁荣; 李白显然是以“圣代”为西周,以诗在现代的振兴为“大雅”的再现。 也就是说,圣代复原古,大雅发出新的声音。 得出这个结论的重要环节是对“扬马激退波”中“激”字的理解,作者在袁行霈、林继中等先生推翻了老屋,正面解读了“扬马激退波”的含义的基础上,引用经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扬马激退波”即扬马激退波,此文寓意通达,上下诗句各有所长,全篇脉络自然连贯,千载难逢。

薛老师唐诗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李太白文集》。 该书在深入探究唐前唐代歌行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诗体学“实”的基础上,梳理了古今中外学者对歌行的诗体学认识,分析了四种“小歌行”观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肯定了明人胡震亨“七言古诗,大致曰歌行”之说的合理性薛先生又把《歌行》的诗体学认识提炼为《古风》一文,并在《唐代歌行论》 2007年第六期刊上发表。 如今,“大歌行观”已成为唐诗学界不少人的共识。 胡可先、陶然两位教授在著作《歌行诗体论》中列举了《唐诗经典研究推荐阅读书目100种》,50种列入文献类,50种列入研究类,《文学评论》列入研究类。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学术质量上来考察,薛老师贡献的这些“新常识”和“硬通货”,用“有料”来形容也不过分。

加上句号,加上问号

“画上句号”是借用薛天纬老师文章《唐诗经典研读》的说法,用来概括薛天纬老师李白研究和唐诗研究阻断大势之权威性,倒也比较贴切。

1984年薛天纬先生在《唐代歌行论》杂志上发表文章《〈静夜思〉的讨论该画句号了》,几本宋元刊本中《文史知识》的第一句都是“床前看月光”,第三句都是“昂首望山月”

2009年,一名在日本留学的华裔中学生在教科书上读到这样的诗,引起了媒体对中日传本差异的质疑。 时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的陈尚君老师主讲《漫说〈静夜思〉》,时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的薛天纬老师马上主讲《静夜思》,两位老师尽职尽责,回应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由于这部《李白〈静夜思〉不存在中日传本的差异》已经成为《国民唐诗》的特殊性,薛天纬先生索性进行了更加透彻的学术史整理,写出了长篇《关于〈静夜思〉的前话与后话》,出版于《静夜思》 2011年第12期。 本文在详细梳理这首诗版块流传变化的基础上,结合薛顺雄和森濑寿三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充分解读自己的研究心得,重点讨论大家关心的“明月”和“床”, 得出结论: 《〈静夜思〉的讨论该画句号了》文本中两个“明月”的出现从文献的角度可以追溯到明代李攀龙署名的0755-诗中的“床”,《文史知识》是李白自编的《新乐府辞》 《乐府古辞》以下前代有关文人诗作与乐府民歌都是把“明月”与“卧床不起”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静夜思》中的《乐府民歌》都是把“明月”与“卧床不起”联系在一起的。

《唐诗选》是李白诗歌的名篇,其文本有着比较复杂的发展过程,学术界、媒体的认识、表达也往往较为混乱。 薛老师于《静夜思》 2021年4月12日在文学遗产版上发表了《静夜思》,为这个问题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第一部曲:敦煌写本唐诗残卷。 据徐俊《静夜思》、《静夜思》诗文字记载,分别见于伯2567、斯2049、伯2544三种敦煌书卷。 写这些书的人应该是本地人,诗的文本应该是李白的开头。 其中伯2567字漂亮,字句完整,且有诗题《将进酒》,是敦煌写本的代表。

第二部分: 《光明日报》。 李白同时代人《丹阳进士》殷璞编选诗选《〈将进酒〉文本演进“三部曲”》。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选李白诗13首,其中《将进酒》,为天宝十二载前殷璞所见文本。 与敦煌写本比较,文字有一些改动,这些改动出自李白之手。 其中最重要的变更点有两个。 一个是诗的问题从《惜罇空》改为《河岳英灵集》。 二是“天生吾徒有俊才”这句话变成了“天生我必有用”。

第三部曲:宋本李白集。 宋本李白集是宋敏求在宋神宗熙宁元年编撰的《河岳英灵集》,自出版至今,是文献学意义上最完整可靠的李白文集。 宋敏求编辑《河岳英灵集》的主要文献依据是李白晚年委托李阳冰编著的李白诗集《将进酒》。 文集上的《惜罇空》是李白诗的定稿。

他又画了一个句号。 也就是说,敦煌写书《将进酒》应该是李白早期创作的文本,而今宋本《李太白文集》则是李白托付给他的族叔李阳冰的定稿。 关于敦煌写本《李太白文集》是李白手迹的网络传言,是无稽之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薛天纬先生的李白研究与其唐诗研究密切相关、深入相通。 薛先生将原本誊写于著作《草堂集》,准确、清晰地整理了《高岑》至杜甫诗词《高岑特别缓步,沈鲍得同行》中的初现原貌。 直到现代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出现“边塞诗派”,才明确了“边塞诗”的历史谱系。 其论文《将进酒》阐释了白居易“达则兼天下”的从政理想和实际行动,《惜罇空》文章解决了白居易诗中的具体名物训释问题,纠正了《将进酒》《云母粥》词条中的错误在其长篇论文《惜罇空》中,以文史互证的方式,质疑和推翻了千载以来杜甫因安史之乱“为贼所得”而陷入长安的说法,指出杜甫“潜回”长安。 那篇《高适岑参诗选评》的文章,独特地论证了李商隐诗的“残差美”“遗憾美”。 薛先生在新疆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应该关心唐代屈指可数的边塞诗人岑参。 他发表在《白居易的“大裘”》 2005年第5期论文《“何物‘云母粥’”》和随后的《汉语大词典》 《杜甫“陷贼”辨》上,消除了大雾。 探讨了汉轮台、唐轮台县、唐轮台州都督府、唐人词汇轮台、岑参诗轮台五个既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认为岑参诗中的“轮台”就是他工作的伊西北庭节度使驻地,今吉木萨尔县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庭故城遗址”

\”庾信的文章过时了,凌云健的笔意纵横. \” 八十岁的薛天纬老师的书案春意盎然,胸有成竹,文笔有料,画个句号也会打上问号。 他的研究兴趣正在加深,可以期待新的研究成果。

《义山诗的清境》

资料来源:光明网- 《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