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美篇,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博物馆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美篇,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博物馆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走进博物馆,看看这所“大学校”是如何将历史智慧传递给大众,带给我们自信和力量的。

文明的传承力:方寸之间看千年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黄金名片”。 在每个城市,很多人都会选择“打卡”博物馆。

“要问古今兴废之事,只看洛阳城”。 洛阳街头、特色博物馆,与这座“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历史脉络息息相关,“城市一日读尽千年”。

二奥夏都遗址博物馆向世界展示了“第一个中国”的风貌; 百年留声博物馆、老唱片老电影放映机、“声情并茂”讲述变迁……

“博物馆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绝佳窗口,也是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见证。 ”洛阳博物馆解说员李晨飞说,它是文化和艺术的殿堂,肩负着追求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

2012年以来,湖北博物馆数量增加到234家,平均每年新建9家博物馆开放。 “打卡”湖北省博物馆、“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厅里的一座座座曾国墓葬,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讲述着历史档案中未曾记载的曾国700多年的历史文化。

5月1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者看到了展出的漆皮虎座鸟架鼓。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疆拥有手风琴文化展示馆、昌吉恐龙馆、布朱玛汗毛勒轮戍边馆、独库公路博物馆等规模不大、各具特色,成为丝绸之路文化科教中心的重要支撑,展现出新疆历史人文遗址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位于新疆伊宁市的林则徐纪念馆,已成为伊犁州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 一百年前,林则徐驱逐新疆伊犁,在逆境中奋勇前进,展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鼓舞了所有前来参观的人。

“知来知往”,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

技术创新力:蕴藏的文化精神焕发生机

科技、新潮、时尚……如今的博物馆,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形象。 新技术、新手段、新创造性的运用,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光辉。

上海设计师朱韶俊经常在“云游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开发的“云游敦煌”,正是他在创作瓶颈期获得灵感的地方。 “敦煌壁画的色彩运用和人物造型流传了千年,博物馆的古典美学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 ”他说。

在线博物馆可以突破传统物理博物馆的各种限制,获得文物和历史。

北京天文馆公共服务部主任孟洁表示,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天文馆在线开辟了多个主题专栏,通过多媒体技术介绍天文知识。 举办了70余场直播活动,平均点击量超过10万,其中2020年《金环日食》天象直播最受欢迎,一场直播全网点击量超过1.6亿。

现代科技使博物馆从参观变成了交流和参与的空间。

2022年初,河南博物院推出全国首个文物“AR弹幕”服务,让“z世代”直呼“过瘾”。 在博物馆欣赏文物的同时,掏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揭牌打出“弹幕”,分享当下文物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近年来,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借助高清数码相机和全景云台,利用全景采集技术,对遗址全貌、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进行全景复原,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真实展厅风貌,为观众提供了全视角、沉浸式的体验。

传承创新、科技力量,“让文物说话”,让传统文化更有活力、更有内涵。

“大学”影响力:功能完善

展陈、研习班、休闲娱乐……昔日“寒喧”的博物馆,已成“大校”,承载的功能不断丰富。

“看看这个彩陶罐。 它的图案与疆外许多省份出土的文物非常相似。 新疆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密切往来……” 16日,“流动博物馆”走进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喀拉拉也木勒镇,当地人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了解了文物背后的历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于志勇表示,“流动博物馆”将继续走进校园,走近偏远的群众身边,在全疆各地开设“历史课堂”。

立夏之后,中原大地麦浪翻滚。 在河南郑州的“河南戏剧幻城”、“麦田里的博物馆”,贾湖骨笛化身“乐队主唱”,画彩陶坐位伎乐女系组成“女子天团”,用“网络俚语”讲述文明传承的故事。

“麦田博物馆”由河南博物院牵头,与河南省内12家博物馆共建。 “通过与各地的博物馆联合开展‘云教室’和各种研究活动,孩子们不出市就能领略到很多历史文化。 这种教育的力量是隐含的,非常强大。 ”李朝飞说。

学生们在洛阳博物馆参加了主题研究活动。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葆林说:“更多的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从这里感受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力量。”

保护文化底蕴,记录文明发展,开辟美好未来。 这就是博物馆这所“大学”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来源:新华网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