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抢救时机的问题,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于抢救时机的问题,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报见习记者张守坤

本报记者陈磊

9月3日晚10点多,天津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室内仍人来人往,急救室外站满了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属,急救室走廊上有十几名正在输液的患者。

《法治日报》记者看到,不到一个小时,救护车运来三个担架,另一名患者坐上救护车转移到其他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骥向记者介绍,一般去急诊室的患者既有危重型患者,也有症状较轻的患者。 危重症患者最先进入急救站。 这些患者主要是交通事故、高速坠落伤、心率呼吸停止、心肌梗死、脑出血等最常见的急救患者,需要在急性胃肠炎、肠痉挛、胃溃疡等急救之间进行处理治疗。

9月1日至7日,记者走访天津、北京5家医院时,日以继夜、节假日和平时,医院急救室总是人满为患,有时急救中心走廊、出口附近挤不完人。

接受记者采访的医生、专家表示,其实来急救的患者,大多数都可以在院前急救自己、家人或周围的人,避免出现危重情况。 但事实上,我国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一些不良情况是由于错误的院前急救方式。

9月10日,正值第23个世界急救日,今年急救日的主题是“终身学习急救,同行急救”。 人们对急救知识了解情况吗? 社会急救目前面临哪些短板? 如何提高全社会的急救意识和水平? 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急诊患者多

需要院前急救

今年1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急救中心公布了2021年院前急救数据。 全年接警122927年以来,共出车53131次,救治患者39488人。

4月,安徽省芜湖市120大数据发布统计,2022年一季度由芜湖市120急救中心联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