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4月自考美学试题课程代码: 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
每个问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满足问题的要求,因此请将代码放在问题后面的括号中。 没有错误的选择、多重选择或未选择的选择。
1 .陶渊明《饮酒》 (之五)诗“采菊东篱下,悠哉南山。 山日暮佳,飞鸟相还。 ”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 a )1-37
a .体验b .解释
了解反省
2 .人生境界的特征在于个体的内在性和( c )1-33 )
a .外发性b .对象性
c .生成性d .合成性
3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美”是指: ( c )1-11
a .自然美b .社会美
c .科技美d .生活美
4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伊茨认为艺术是( d )5-278
a .形式b .符号
c.d .模仿直觉
5 .艺术作品的各个层面中,直接指示和承载着形象世界的是( b )5-287
a .物质实在层b .形式符号层
C .意境超验层d .意象世界层
6 .各种艺术功能的实现应通过( b )5-303
a .教育b .审美
了解丙. D .娱乐
7 .不属于以下原始审美活动的有( d )2-109/111/116
a .器物装饰b .纹身
c .岩画d .戏剧
8 .审美活动应排除( b )4-226
a .情感因素b .直接功利性
c .合目的性d .现实意义
9 .席勒认为人的游戏冲动发生在( a )2-93 )
a .生命力盈余b .性欲升华
c .心灵净化d .想象自由
10 .普列汉诺夫认为,审美以劳动为基础产生的中介因素是( c )2-101
a .劳动的价值b .生产的本性
c .功利性观念d .生产可塑性
11 .审美经验掌握和表达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有( c )4-232
a .感知b .推理
c .象征d .比喻
12 .提出“反思判断力”概念的美学家有( a )4-268
a .康德b .黑格尔
C .海德格尔D .伽达默尔
13 .艺术存在论所研究的是( a )6-325
a .艺术存在方式b .艺术认识方式
c .艺术形态d .艺术起源
14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形象的( b )6-310
a .表达b .生成
c .物化d .外化
15 .非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是( d )6-316
a .对艺术敏感b .艺术技巧
c .灵感d .记忆力
16 .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 d )3-127
a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b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c .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d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7 .作为审美范畴,优美地表达了人在实践活动中达到的( b )3-140
a .超越状态b .和谐状态
c .体验状态d .享乐状态
18 .倡导“玩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有( b )7-364
a .庄子b .孔子
c .老子d .墨子
19 .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有( c )5-293
a .形象b .形象
c .抽象d .兴象
20 .悲剧的美育效果主要在于( c )3-161
a .恐惧b .冲击
c .净化d .悲伤
二、多选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
每个问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问题的要求,请将其代码放在问题后面的括号中。 没有错误的选择、多选择、少选择或未选择的选择。
21 .审美经验产生所依赖的主要客体条件是( AC )2-73
a .主体具有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
b .主体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c .客体有其独特之处
d .客体有某种合理之处
e .代理熟悉和理解对象
22 .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是( CDE )4-259
a .构想阶段b .外化阶段
c .呈现阶段d .组成阶段
e .评价阶段
23 .影响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因素有( ABCDE )6-335
a .文化基础b .审美趣味
c .艺术修养d .想象力
e .艺术敏感
24 .审美形态的历史性主要体现在( AE )3-128
a .它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b .它是许多审美因素感性的凝聚
c .受贯穿古今的文化精神制约
d .代表着美在审美中产生的规则
e .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
25 .关于美育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 )7-370
a .诉诸感性b .形象直观
c .潜移默化d .化性造假
e .怡和集团
三、名词解释问题(本题共4题,26、27题各3分,28、29题各4分,共14分) )。
26 .比喻5-293
答案:
兴象是将“主体”熔铸于世界,满足于“世界”的“自我冲突”,则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基于主体的心灵创造新世界。 主体在客观世界中摄取象征物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所形成的形象是一种比喻,具有极其明显的人工痕迹。
27 .在美育代宗教中说7-369
答案:
美育具有对人的终极关怀功能,所以蔡元培老师说:“用宗教取代美育。” 宗教既能打动人心,追求圆满解脱,也主要是减少人们的现实痛苦,鼓励人们来世的希望。 另一方面,美育是接受审美对象感,拓展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个性,追求真正的今世幸福,而不是虚无的来世。
28 .悟6-339
悟在主体对艺术品的形象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9 .审美需要2-49
审美需要是人作为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而内在的,希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我,肯定自我,按照他的人生理想自由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审美需要是人的劳动深化过程中的毛巾,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充实和新出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
30 .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 1-18
答案:
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对人的自我与世界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的反思,这种反思也源远流长。 从总体上看,这一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即先形成审美意识,再由审美意识发展为美学思想,最后发展为独立于美学思想的美学学科。
31 .简述形象的产生。 5-291
答案:
“意”由“象”承载,“象”由“意”充实,二者合二为一就是“意象”。 但两者不是机械的相加或相加,而是主体与客体、思想与形象、情与景、内与外、质与文等特定审美状态下的冲突、渗透、交融、化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例如,阅读小说,首先要触及文字符号、这些符号背后的内涵,进而在读者的心灵中引发审美情感。 这种情感的发生体现着主客体之间、思想与意象之间、情景之间、内外之间、质文之间的融合,也是意象的生成过程。
32 .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则的多种统一性原则。 2-82
答案:
审美条件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关系的组合规律,是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 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各种形式的组合原则。 例如:整齐划一、均衡对称、节奏节奏、对比协调等。 其中多样化的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规律。 多样性是指审美对象整体所包含的各个物质要素在形式上的差异和差异,统一性是指审美对象不同部分与不同物质要素在整体中相互关联、呼应、相映衬、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 “多样化的统一”即多套公寓,在丰富多彩的表达中保持着内在的血脉契合。
33 .简述亚里士多德艺术形态的划分方法。 6-324
答案: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曾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对现实的“模仿”,所以可以根据每种艺术模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进行分类。 从模仿媒介看,绘画、雕塑等艺术以颜色、姿态模仿事物; 音乐、舞蹈等用音调、节奏模仿事物; 诗等文学艺术用语言模仿事物。 从模仿的对象来看,也有模仿比普通人更好的人物的艺术,就像悲剧的模仿一样。 也有像喜剧一样模仿比普通人更坏的人物的艺术。 从模仿的方式来看,有些人口述像史诗一样。根据戏剧等人物的动作。 这种分类方法还是外在的、初步的。 它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艺术形式,也不可能揭示各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
34 .简述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7-11
答案:
联系
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也同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审美活动本身具有陶冶、塑造人的教育功能,而没有审美活动就不可能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审美教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唤起追求美的无限热情,必然促进审美活动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但我们不能把它们简单地混淆。
区别开来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从活动的存在形式来看,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较大随意性的个人行为力,具有较强的即兴性、偶然性等特征,审美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集体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被教育者导向审美第二,从活动的存在结构看,审美活动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两个要素构成,审美活动的现实发生是审美关系确立和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同时建构、生成的过程。 审美教育由教育者、作为教育媒介的审美对象和受教育者三要素构成,审美教育现实的发生是教育者以审美对象为中介与受教育者有机结合的过程。
五、论述问题(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
35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云:“从剑外忽来苫北,第一次泪流满面服下! 但是,一看到妻子在担心什么,诗书就狂喜不已。 白天喝酒,青春容易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前往洛阳。 ”。 试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在审美经验中情感对想象的影响。 4-249
答案:
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以下几点来看。
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动力。
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于艺术形象之中,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杜甫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突来荫北,才泪流满面服下! 但是,一看到妻子在担心什么,诗书就狂喜不已。 白日
唱歌喝酒,青春容易回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前往洛阳。 这首诗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这种感情支配着作者的艺术想象,也给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诗的最后两句几乎纯粹是热情的宣泄,感情的高峰状态为诗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仿佛抒情主人公真的踏上了故乡的旅途。 在这里,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完全消失,艺术家的审美想象与情感活动也密切融合。
36 .为什么悲剧感是痛感中的快感? 请举例说明。 3-161
答案:
悲剧形态在人的审美体验中表现为悲剧感,悲剧感是强烈痛感中的快感,它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彰显。 在人的存在体验中,在存在价值的实现中,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和崇高,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之能够“以悲为美”、“以悲为美”。 悲剧艺术形式是悲剧审美形态体验的主要价值载体,因为存在着作为人生有价值、美好的事物的毁灭是可悲的。 因此,现实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只能引发同情、义愤等伦理情感,强迫其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可见,现实悲剧只是客观上具有悲剧审美,但它们必须以悲剧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