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如何用好社交app?
近年来,未成年人作为网络学生,在网络娱乐、社交、学习和消费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一些网络熟人或半熟人社交、游戏社交、知识社交产品在未成年人中很受欢迎。
未成年人使用社交app时安全难以保障,因网络社交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一些社交app虽然设置了身份认证系统,但形同虚设,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在社交app上“裸奔”。
未成年人要提高对社交app使用的正确认识;家长要科学引导和管理孩子;App运营者要丰富和优化青少年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供给;学校可以通过法治课程、情景模拟、案例解读等科普、普法路径,及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健康地使用社交App。
本报见习记者张守坤
本报记者文
“赵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今天,我和一些朋友为你准备了一个生日惊喜。我可以加你为好友,拉你进我们的群吗?”
“是的,谢谢你。老师很期待。”
5月15日周日,一大早,天津市河东区一所小学的三年级老师赵琳就收到了学生发来的短信。这一天是赵琳的生日,同学们为她制作了各种生日祝福视频:两位同学在《迷你世界》手游中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赵老师生日快乐”的图案;有同学拍摄剪辑了生日快乐视频;还有同学用App拍表情,录祝福表情。
同学们深受感动的同时,赵琳也有些担忧:他们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社交账号,玩的很熟练。他们的父母知道孩子使用社交app的情况吗?他们能安全地使用这些社交应用吗?
近年来,未成年人作为网生一代,在网络娱乐、社交、学习和消费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一些网上熟人或半熟人社交,游戏社交,知识社交产品等。深受未成年人喜爱。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未成年人在使用社交app时很难确保自身安全,因网络社交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一些社交app虽然设置了身份认证系统,但形同虚设,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在社交app上“裸奔”。
多位受访专家建议,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需要提高他们对社交app使用的正确认识;从家长的角度,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理,让孩子合理使用各类互联网产品;从App运营者的角度,要丰富和优化青少年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供给;从学校的角度,可以通过法治课程、情景模拟、案例解读等科普、普法路径,及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健康地使用社交App。
社交app用的很多。
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事故。
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网络社交产品使用及权益保护”课题组用某社交App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该社交App已经深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中,拥有该社交App账号的未成年人超过60%。未成年人使用这种社交App占比最高的前两个原因是:方便交流;看学校的作业和通知等。
在经历了学生社交app的加持后,赵琳也格外关注孩子使用社交app的情况。她注意到,一些一年级甚至幼儿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交App账户。她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用社交app?
欣欣是赵琳的一名学生。她从二年级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社交App账号。现在,她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添加好友、群聊、视频号、小游戏等功能。在应用程序中。
对于这种情况,欣欣妈妈认为与其严加防范,不如给孩子解释这些社交app的各种功能,以及交友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钱包功能,欣欣妈妈每年都鼓励孩子把压岁钱存到钱包里。当孩子想买盲盒或者零食的时候,她会让孩子花自己的压岁钱。“花自己的钱很心疼,让孩子对钱有个概念,然后花钱的时候会多想一想”。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像欣欣妈妈一样对社交app持理性态度;不是所有的未成年人都能健康合理地使用社交app。
除了花费太多时间和过度使用社交app,一些未成年人还容易受到一些社交app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四川省宜宾市的一名高中生小查已经使用一款社交App好几年了。她经常收到陌生“美女”发来的问候短信。聊天时,她会发现对方想通过裸聊来敲诈钱财。
据安徽宿州市某中学教师张海介绍,去年9月,他班上一名学生因为想换手机又不敢告诉父母,从某社交App上认识了一个专门卖二手手机的人。他花了2000多元订购了一部手机。收到货后,他发现手机根本无法使用。当他再次联系卖家时,对方已经拉黑了。
“类似的事件在学校里每年都会发生一两次。不管你怎么强调,不要轻易相信社交app上的陌生人。还有很多同学被骗。”张海说。
财产损失相对较轻,未成年人因信任社交app上的陌生人而遭受严重侵害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曾发文称,年仅16岁的小花于2021年7月的一天通过某社交app认识了张某。两人线下见面后,张某强奸了她,并用手机拍下了小花的裸体视频。之后,张某又以流传裸照视频的方式威胁要再次与其发生性关系。最终,小花选择了报警,张也被绳之以法。
认证体系名存实亡。
分级模式不符合预期。
是什么让未成年人在一些社交app上“裸奔”?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部分社交app明确标注了“年龄分级17”,即app的注册信息提示17岁以上的人可以下载,17类app可能含有“频繁、激烈的冒犯性词语;以及频繁而激烈的漫画、幻想或现实暴力;频繁地
繁和激烈的成人、恐怖和性暗示题材;色情内容、裸体、烟酒和毒品”,但这些社交App并没有身份认证设置,即使有认证系统也形同虚设,年龄性别等可以随意设定。
比如,有的社交App要求使用者输入的出生日期验证年龄必须满18岁,否则无法注册使用,但实际上可以随便输入出生日期且无认证环节。
在一些明确表明只有年满18岁用户才能使用的社交App中,记者发现其设置中有青少年模式。有使用者发表评论称,如果真是只有成年人才能使用这些软件,为何还要再设置青少年模式?
还有一些社交App虽然有青少年模式,但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很少使用。赵琳告诉记者,她所在班级中有社交账号的学生大概10多名,但没有一个设置了青少年模式,还有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社交App有青少年模式。
经了解,赵琳发现一些家长不愿意设置青少年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单调、青少年模式下功能太少、总跳出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提示很烦。
“各种App青少年模式下推送的内容都很无聊,晚上到第二天早晨还有禁用时间段,而且很多最基本的功能都没办法使用。即使家长开启了青少年模式,网上也有很多破解教程,随便一搜就可以搜到。”小茶说。
暨南大学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教授张鸿巍告诉记者,社交App分级确有必要,对于规范运营商合法经营及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社交App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当前,诸如分级、青少年模式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还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分级模式等认识尚待加强、未成年人本身对分级模式存有不解或抗拒心理,而运营商对登录时年龄认定亦存在技术不到位的情形。这些都需要各个方面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张鸿巍说。
多措并举共同发力
合理用好社交App
各类社交App对孩子来说充满吸引力,而家长、老师等成年人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App则“又爱又恨”。对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有必要使用社交App呢?
张鸿巍认为,未成年人身心一直处于持续变化之中,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受到朋辈、虚拟世界等家庭外的影响日渐加深。传统威权或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面临着诸多冲击,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亦产生了许多影响。而社交App则为一部分未成年人逃离或疏远传统家庭教养方式束缚提供了媒介,亦为其在朋辈等交往中获得认可、安慰等提供了平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看来,社交App在未成年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学习、获取信息、和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娱乐休闲、解压放松等,这些都能够满足未成年人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需求。
“虽然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发展和社会经验都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可能会对社交App不当使用,包括沉迷上瘾或者接受一些不良信息,但不能因此把未成年人特别‘完美’地保护起来,而是应当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利用互联网赋能自身。”朱迪说。
那么该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合理地用好社交App?
上述课题组提出,成年人非常有必要与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们形成民主的、尊重的、沟通的、理解的相处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对未成年人多些宽容与接纳。呼吁家长既要给孩子提供民主和谐的代际沟通、教养方式,也要积极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与管理,使孩子能合理使用各类互联网产品。
朱迪则认为,从App运营商的角度来说,还是要丰富和优化青少年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供给。
“现在很多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确实很安全,但是比较单调、质量没有那么好,孩子们要么放弃使用,要么想方设法地绕过青少年保护模式,让这种模式形同虚设。”朱迪说。
张鸿巍建议,学校可通过法治课程、情景模拟、以案释法等科普和普法路径,及时向学生传授如何正确与健康使用社交App;未成年人本身也需要提升对社交App使用的正确认知,既通过正确使用来解决学习、社会和娱乐需求,又不沉迷其中,遇到棘手问题应及时向父母或老师反映和求助。
来源: 法治日报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