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新闻中心,武汉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长

武汉工程大学新闻中心,武汉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长

“这是功德问题,也是天赋问题。”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能量源”,而人才的培养根本上要靠教育。一直以来,武汉工程大学坚持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先后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一年来获得了《人民日报》103010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的这些“亮点时刻”。

《光明日报》:武汉工程学院探索新工科特色教学文化,2021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发布了学校《探索新工科特色教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化教天工\”教学文化建设以道德养成、内涵发展、系统整合为重点,着力陶冶灵魂、育人,着力加强\”新化工\”专业建设,完善课程资源,提高多学科育人机制效率,为高素质化工人才培养赋能,提升社会竞争力。

《人民日报》:“三融四步”,“专精创新融合”,打造“三创”生态2021年12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武汉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采取价值塑造、课程嵌入、平台搭建、深入推进“三大”融合等措施,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张艳梅、陈明芳、外国语学院教务处主任别万秋的文章《光明日报》,报道了2021年湖北省社会实践本科一等奖、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思创融合专创融合 传承弘扬汉字文化》课程“思想—创造一体化”和“创造一体化”传承优秀汉字。

《汉字与文化》:瞄准社会需求,坚持输出导向2021年10月27日,《中国教育报》以《瞄准社会需求,坚持输出导向》为题,介绍并报道了武汉理工大学高分子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的相关内容。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坚持以输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依托我校优势特色学科3354材料科学与工程,借助我校的化学特色和优势,致力于培养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教育报》:“三实递进”“三融互渗”构建实践教育新体系。2021年10月25日《中国教育报》以《三实递进三融互渗》为题,介绍并报道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教育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围绕新时代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新工程、新材料人才培养对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的客观要求,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为载体,构建了“工程实践岗位实践社会实践”的“三实递进”实践教育体系和“管理教育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报》: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不负时代使命“三个坚持三个专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2021年9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不负时代使命“三个坚持三个专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章。学院以机械工程新专业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光明日报》:科教产教融合托起创新人才高地《中国教育报》年9月24日,以《科教产教融合托起创新人才高地》为题,重点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探索电子信息及其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内容。

电气信息学院作为一所“新工科”建设院校,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寻求交叉融合,以服务国家和地区战略需求为重点,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电气信息创新人才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通过交叉融合、创新交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外语人才。2021年9月18日《光明日报》以《通过交叉融合、创新交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外语人才》为题,聚焦我校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相关内容。

外国语学院以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外语专业的普适性、包容性、开放性,将外语学科与工程、管理、法律等学科相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

《光明日报》:武汉工程学院:推进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2021年9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武汉工程学院:推进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的文章。学校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赋能人才高质量培养。

2021年9月15日《光明日报》以《办好重点课程培养时代新人》为题,介绍报道了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相关内容。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德育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重点课程的作用,持续探索和实践思政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教育报》:突出办学特色,2021年唱《中国教育报》

9月7日,《光明日报》以“突出办学特色 唱响《加油中国》”为题,对武工大的思政课程进行了报道和推介。长期以来,学校积极探索、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奋力突围,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办学特色育新人,创新机制、突出特色、力求实效,推动建设《加油中国》大型思政公选课程并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中国教育报》: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让学“优”起来

2021年9月7日,《中国教育报》以“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让学‘优’起来”为题,聚焦了武工大管理学院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近年来,学校管理学院以“新文科”建设为核心理念,通过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关系协同“四大重要抓手”,构建一流本科“师生学习共同体”,让学“优”起来。

《光明日报》:武汉工程大学:势·变·融·通 探索地方大学新文科建设

202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刊载了题为“武汉工程大学:势·变·融·通 探索地方大学新文科建设”的文章。该文从“积势蓄势谋势,谋求新文科发展新优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于变局中育新文科开新局;融入融合融通,抓机遇抢先机探索新文科创新三个方面对学校新文科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推介报道。

《光明日报》:“三融四为”推进新文科专业融合发展

2021年8月27日,《光明日报》以“‘三融四为’推进新文科专业融合发展”为题,刊载了武工大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

学院在新文科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以专业升级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以课程变革和实践育人为“两翼”,结合师资队伍优化、科研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引领,打造“三融”高质量教学体系和“四为”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抓好新文科建设的“新基建”,促进新发展阶段专业交叉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推进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

2021年8月15日,《中国教育报》以“推进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为题,报道了学校矿业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相关内容。学校进行了矿业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培养学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一项或多项跨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

《中国教育报》:立足“三实三创” 培育土建类“一流本科人才”

2021年8月13日,《中国教育报》以“立足‘三实三创’ 培育土建类‘一流本科人才’”为题,报道了学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实践育人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学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依托诸多重要育人平台,以“创新创业创优”为引领,构建实训、实验、实习“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土建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大批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

《中国教育报》:优化人才培养 构建新型师生共同体

2021年8月11日,《中国教育报》以“优化人才培养 构建新型师生共同体”为题,聚焦报道了武工大本科生“1+X”全程导师制的发展历程。自2005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本科生“1+X”全程导师制“动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中国教育报》:“三聚焦三发力”赋能高质量化工人才培养

2021年6月2日,《中国教育报》以“‘三聚焦三发力’赋能高质量化工人才培养”为题,聚焦了武工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举措。

近年来,学校面向“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化工行业”,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立德树人、内涵发展、体系贯通,推动思政工作、专业建设、课程资源等多维度发力,努力朝着“化工相关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武汉工程大学的力量。

一次次聚焦,一篇篇报道,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学校育人成果的认可。接下来,武汉工程大学将进一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三全育人”的要求,为培养更多优质的国家人才贡献工大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武汉工程大学招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武汉工程大学官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安徽警官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安徽警官职业学院2021分类招生

一、宣传标语法律人才的苑圃,预备警官的摇篮。二、校园环境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是2000年...

2021年新疆单招什么时候开始报名,2021年新疆单招招生简章

新疆2021单招报名及志愿填报招生对象。符合2021年自治区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并取得准...

高职专科有几个志愿,选择高职类院校的原因

提前批次的录取正在进行,本科批次院校关注焦点多,高职却容易被忽视。目前,全国高等学校...

考个本科学历要多少钱,一个本科学历多少钱

前段时间一个新闻引爆了热搜榜,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本科以下学历(不含本科)网民...

初中学历可以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吗,初中能报考成人高考吗

  初中学历也是可以报考成人高考的。成人高考是为上班族、社会在职工作人员、无学历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