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个孩子教育,生孩子不如投资自己

现在生个孩子教育,生孩子不如投资自己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不是关于生育的。别以为我是在劝大家多生孩子。

看了我写的几篇文章,你们肯定都知道我是拖稿王。不过这篇文章一个月前就答应你了,起草了很久。主要是怕写出来大家的理解会有偏差。

我预测了很久的主题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多生孩子是对教育最好的投资”。但是我特别怕读者,以为我在劝大家多生孩子。

不,我绝对不是那个意思。

这篇文章是写给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的。如果你真的关心他们的孩子的教育,如果你早就为他们的孩子的教育尽了力,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投入产出比是最好的,是最正确的,可能也是唯一可以期待稳定回报的。其实就是多生孩子。

但这就像股票分析。我做的只是技术分析和逻辑探讨,不是投资建议,更不是要求大家跟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约束和相应的人生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何况少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如果一辈子不结婚,有些人也可以过得很精彩。

毕竟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不是关于生育的。

1.教育是消费还是投资?

有些人不喜欢把教育和投资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如果你翻翻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的书籍,尤其是这些学科的数量分析书籍,你就会知道,读者大惊小怪的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学术界的共识。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看看加里贝克尔、乔科明瑟和我的导师马丁卡诺伊。我很乐意写文章,所以下面的小标题我会有意识地借用一些金融投资术语。

不要觉得我俗气。我只是认同这种学术分析方法,并指出这种观点很有市场,但我自己也要批判这种俗气的观点。扪心自问,有多少孩子是被迫学习的?其实我心里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出人头地。当你教育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人生没有前途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教育当成一种投资了。

这些鸡血的父母被一直流传的庸俗价值观洗脑了,潜意识里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他们不是在逼孩子读书,他们是在逼孩子挣钱,逼孩子成功。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如果你自己没赚到钱,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去赚钱?当然,如果你早就赚钱了,为什么还要逼着孩子赚钱呢?

认清时代!读书、受教育,现在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知识分子家庭、中产阶级以上家庭来说,纯粹是一种消费行为。和花几十万买个名牌包,或者几百万买个名牌车没什么区别。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读书不再是一种投资功能。

既然教育已经是消费品,家长就不要太在意考试的分数,或者纠结去哪所大学。既然教育已经是消费品,家长就要明白,不仅仅是学习高考的内容才是教育,也不仅仅是阅读语文之外的理化课本才是真正的阅读。

在让孩子体验教育消费的过程中,家长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如何既教会孩子书本知识,又教会他们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在整个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的不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的不同的长期人生收获。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学习,学会从教育中受益。尽量让孩子学会主导自己的教育和求职方向,而不是通过强迫孩子读名校来肩负父母的期望。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都低人一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才能真正成立。只有把教育当成消费品,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真正享受教育。

但是,毕竟有些家长不愿意,还是觉得要靠教育来获得回报。他们仍然拒绝接受。大学文凭和爱马仕包或奔驰没什么区别。那很简单。如果你还执着于寻求教育的回报,那么最好的教育投资就是多生孩子。

第二,多生孩子是投资教育的最好方式。

1.多生孩子可以更好的进行政策套利。

如果你仔细琢磨,你会意识到国家教育政策的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思考如何在政策的背景下做出相应的人生选择。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不说别的,现在整个公立教育体系,从全纳幼儿园到博士教育,都是国家用巨额补贴资助的。声称不生孩子的丁克也纳税,但如果没有孩子可以享受教育补贴,本质上就是在帮别人养孩子。如果你根本不打算生孩子,你一直想为社会纳税做贡献。当然,这个你不用担心。但如果你无论如何都要生孩子,还是多生为好,不然你终究是在补贴别人孩子的教育。国家花了这么大力气帮你减负,你却要吃几个亏!

2.多生孩子可以带来稳定预期的直接回报。

这个奖励,当然可以完美解决朋友的焦虑!很多家长的焦虑,根本不是来自孩子的教育本身,而是来自你朋友圈晒娃的朋友,来自微信官方账号里以卖焦虑为职业的热门写手。

没错,但大多数容易被朋友圈焦虑情绪感染的家长,都在朋友圈夸自己晒过孩子。你是如何精心选择角度来编辑照片的?你认为如何努力组织你的语言?你要360度炫耀你的孩子,尽量矜持。你只是表现出一丝满足感,让你对孩子的成绩完全无动于衷。每个人都一样,

那又何必焦虑?我劝大家就不要再彼此伤害了。有整天焦虑地翻朋友圈这个空,再多生个孩子不好吗?

改革开放之后才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短短几十年,就完全扭曲了家长的心态。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心态会比别人好呢?所以无论你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做家长的都没有办法冷静面对。而这个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所带来的问题,当然也只能靠多生来解决。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自然非常容易心态失衡。而有了不止一个孩子,你在朋友圈,就可以展开差异化竞争。

比如看见你的闺蜜在朋友圈嘚瑟,说儿子又得了数学竞赛的奖,你就赶紧贴上你那个浑身腱子肉的儿子运动的照片。而当看见你的远房大表姐在发女儿跳芭蕾的视频,你就发某个孩子最近100分的试卷。跟学霸比运动,跟傻小子比考试,孩子多了就是好!万一偶然发现你昔日的初恋,在晒自家那个书呆子孩子又拿了什么奖学金,你看看自己只有两个学渣孩子实在拿不出手,灵机一动,赶紧上传一段两个傻儿子给自己捶腿捏肩,其乐融融的家庭温馨小视频。多好呀,想想都替你高兴。孩子多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让自己减少焦虑。

3. 多生孩子就是分散投资来对冲风险

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如果孩子是学渣,当然就感到绝望。于是没日没夜的逼孩子学习,因为很多时候,这唯一孩子的成绩就是证明自己育儿能力的唯一证据,实在输不起!

而如果孩子居然从小就显示出有清华北大的能力,那这个孩子就背上全家几代人的压力,真的是在家走路都不敢大声,怕打扰到孩子学习。就这样战战兢兢度过十来年,万一到最后,却没能考上清北,可能孩子也就哭上几回,而这孩子的父母,或许一辈子都意难平。

孩子多了就不至于这样。只要是一个以上的孩子,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可能性:都是学渣,都是学霸,或者学渣学霸混合。

哪怕几个孩子都是学渣,也不是什么多糟的结果。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检讨自己了:看来都是基因的错!毕竟一个孩子笨,还能怪孩子,两个孩子笨,这都验算过一遍了,只能怪自己。学是学不出来了,再怎么逼也没有用,不如学门技术什么的,就让孩子平平淡淡过一生就好。

如果你两个或者是更多个孩子都是学霸的话,那就真的是恭喜。什么叫做云淡风轻?哪个孩子将来可以发展得更好,已经不再是最让人在意的事情。

而如果有的孩子是学霸,有的孩子是学渣,那也非常好。学得好的将来读博士当教授,学的不好的就老老实实找份稳定工作,在家陪伴父母。就好比买股票,你总得有一些传统行业股票,有一些高科技股票吧。

想起来我曾经在微博上偶然说过,家长应该放宽心,因为有些孩子可能整个小学都是浑浑噩噩的,勉强进了一个还凑合的初中,突然就爆发了。这个观点遭到了几个家长的疯狂攻击,认为这绝不可能。这样的反应,明显是全仓某一只股票的典型扭曲心态。只要和这样的人,在他唯一的一只股票上稍微有点不同意见的话,他能跟你拼命。可是真要是有一个好的投资组合,你就会发现确实可能某只股票一直亏,突然某一年就翻了好几倍。

因此,如果不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心态就相对放松,从而所采取的育儿理念和教育措施将会截然不同。就像投资一样,当持有多只股票的时候,往往能更好地面对某只股票一时的涨涨跌跌,因为短期总有赚了亏了,但是长期来看,一个好的投资组合一定是赚钱的。因为有了风险对冲,所以无论孩子是否爱读书,家长都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心态来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4. 多生孩子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很多人不想多生孩子,当然有很多足够正当的理由。可是让我们只关注教育方面的理由,往往是家长会觉得,我精心培养一个孩子,难道不是成才的概率更高吗!可问题是,教育孩子需要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感情的成本,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成才了当然皆大欢喜。但是像所有的投资行为都是有风险的一样,万一十几年后发现,没有实现家长心目中教育目标呢?人生毕竟无法从头来过,所以一个正常的思路,自然是如果只需增加一点点成本,但是能够显著增加收益的,就应当是个更好的决策选择。

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多数是会带得太过精细了!可是如果多问几家生二胎的,基本都会告诉你,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因为带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你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自然什么都不明白,事事都怕犯错。可是在子女教育这种事情上,越是怕犯错,就越容易出错。因为第一次当父母的,往往没有那种混不吝大无畏的精神。

可是如果到第二个第三个孩子,经验足了,心态也没那么紧张了。孩子吐奶了?那多半是喂奶之后没有拍嗝,下次注意就行。孩子摔倒膝盖流血了?唉,这事哪能都避免得了。孩子四五岁还尿床?正常。孩子五六岁还不会什么加减法?正常。小学一二年级了还只爱看带图画的书?正常。有空就偷偷打游戏?正常。

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根本就不敢冒险,自然是事事小心所有的都往最保守的方式去。所以自然在教育上,也会选择最稳妥最保险的方式,可是很不幸,这种方式往往也是竞争最激烈,胜出概率最小的方式。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根本多不了什么样的成本,甚至有可能因为孩子可以互相玩互相学习,家长会发现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还要更好带、更容易教育一些。更重要的是,家长的心态会得以松弛下来。所以光看教育方面的成本,多生孩子并没有增加太多,但是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之前说过的内容之外,我想特别强调一个基因传递的规律,那就是没有规律。你的孩子有可能比你更聪明,也可能比你更不爱读书。

学渣的爸妈想要学霸的娃,很多人都会直观地感觉这个概率不高。可是学霸的爸妈想要更加学霸的娃,好像很多人都觉得理所当然似的,唉,还是见得少了啊!冷静下来想想就知道,这两者在本质上难道不是一回事吗?不同家庭横向比,孩子教育主要靠父母提供的家庭教育。而不开玩笑地说,同一个家庭之内,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的是基因突变。

只生一个孩子,又时时刻刻指望着这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天才,其实就好像进了赌场,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全部压了一把大的,然后希望给自己赢下来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也不是就一定不行,可是但凡有得选择的情况下,是不应该这么玩的。

5. 多生孩子的社会性回报

不要误解,我说的社会意义上的回报,并不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什么的。我说的是,在家庭内部的社会性意义。

很多普通人觉得,为什么要多生呢,也没有万贯家产可以给孩子继承,孩子活好自己这一辈子,快快乐乐的就不错了。其实恰恰就是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需要互相扶持,尤其是需要来自家人的互相帮助,而其中来自兄弟姐妹的扶持和帮助则最为重要。

不管是孩提时期的教育和学习,还是青春期的迷茫和成长,父母能为孩子做的,往往不如孩子自己的兄弟姐妹们能做的多。无论父母是多么愿意为孩子的教育牺牲时间,亲自陪着做题讲题,最终这个时间量,都没有办法跟孩子们彼此之间的时间相提并论。

孩子从父母身上,可能会学到一些大的人生方向和最基本的价值观。但是平常的点滴知识和基本的社交规则,他们更加能从自己的姐兄弟姐妹们身上学到。而这些往往父母们最为忽略,最难以顾及。事实上这些方面的教育,要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性学习更加重要。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人生在世,能够给你最长久人生陪伴的,不是父母,不是配偶,也不是孩子。只有跟你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在理论上,能够陪你最多的年头,和你一起经历人生最多的乐与苦、哀与怒。

有了兄弟姐妹,无论是互相讨论作业研究数学题,还是交流最新玩的一个手机游戏,还是彼此分享人生第一段恋情和第一次失恋,孩子们都会一起传授经验,共同成长。他们之间的悄悄话,有些可能父母永远都不知道。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的人生教育,父母永远都不可能代劳。

现在的父母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接下来可预见的几十年内,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水平、人生成就、财富积累等等方面,有很大的概率不如自己。这是一个社会稳定下来之后的必然现象。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平稳过完他们的一生,除了传承财富和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之外,给孩子留下兄弟姐妹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

而且社会性的回报不止于此。我还发现,如果只生一个孩子,在中国社会目前现实的语境下,很多时候当妈妈的就理所应当地会被默认为,是应该带孩子负责教育的那个人。可是一旦生了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那当爸爸的就必须没有借口,只能亲自下场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爸爸们再也不能在一边袖手旁观,颐指气使地进行传说中的“诈尸式”育儿法。

三、什么人应该多生?

1. 穷人当然会、也应该多生。

以前农村有个说法,多生个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做饭加把米就行了。更加想得开的,甚至做饭加瓢水做稀一点就行。现在这个时代,当然不可能心这么大了。可是也不要对于多生一个孩子有无比的恐惧。

因为不论古往今来,底层的人都知道人多力量大,因为穷人没有太多别的资源,只有生的孩子多了,才有可能集聚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资源,做一些个体来说所力不能及的事情。何况孩子多了,只要有一个人出头,必然会带动整个家庭的发展。

如果单说教育,尽管我一再说教育对城市人口越来越不是投资品,而是消费品了。但是对真正的底层来说,教育直到如今,仍然是一个投资回报非常高的行为。想一想,如果农村家庭家徒四壁,出了一个大学生,将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改变!

很难想象的是,时至今日,“穷人不应该生孩子”这样的观点,还会有一些拥护者。对自己持这样观点的,一般都不是穷人,对别人持这样观点的,肯定都不是富人。这个理论如果成立的话,我看除了马云比尔盖茨之类的,就都不用生孩子好了,因为除了这批人,其他所有人相对他们来说都是穷人。

2. 富人肯定会多生。

对于既得利益者,对于社会中的富人阶层来说,他们肯定会选择多生,因为这才是保住他们所在阶层的最佳方式。而且不光是多生,他们也力求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为的不是学知识,更加不是为了有个名校学历,毕竟说过多少次了,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肯定只是个消费品。

但恰恰就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教育是个消费品,一旦到了一定阶层,这些消费是必须要有的。乡镇企业小老板一定要买辆宝马,哪怕价格是他开的这个小工厂年利润的一半。阔太太们一定得有若干个几万到几十万的包,不然就融入不到一定的社交圈子里。当然到了更高的级别,劳斯莱斯私人飞机也是不得不买的,哪怕买回来不用。所以到了一定阶段,富人们会多生孩子,因为这才是保证子女中,好歹能至少有一个去到名校,受到顶尖教育,并实现财富平稳代际传承的最简单方法。

说真的,对于这个阶层来说,钱反正自己花不完,不生孩子你的钱留着干嘛?我们来拿小说或者电影的《教父》当个例子。虽然是虚构的作品,但也很能说明问题。老教父四个孩子,老大死于非命,老三一无是处,老四是个女儿却整天醉生梦死,还有一个养子平常还不错,但是在家族生死存亡之际却不堪大任。还好老二毕业于名校达特茅斯,危难时挺身而出,最终拯救了整个家族。家大业大的富人阶层,为了家族传承,为了规避风险,一定是会选择多生孩子的。

3. 所以中间这一层,就赶紧多生吧。

穷人和富人都知道多生孩子这个道理,就只有惨兮兮的中产阶级,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因为他们潜意识地觉得,自己不能太掉价,搞得像穷人一样,生一大堆孩子,然后靠概率取胜。他们又没有能力像富豪阶层一样,生一个孩子完全不用顾及成本,仿佛跟开瓶红酒差不多。所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家庭,就特别迷信精细化育儿。

总有人说,一个孩子还养不起,多了还怎么养?这种想法大错!中产要是老老实实把孩子送公立学校去,同时不要疯狂给孩子花巨款在校外补课,又怎么会养不起。但是如果非要学富人,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一年几十万学费生活费,寒暑假又一定要去各种华而不实骗钱的活动,可不就只能养一个了。

又总有人说,一个孩子还教不过来,多了还怎么教?这种想法同样大错!我们一直在讲,新的时代环境下教育的投资回报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就算这个精细化育儿策略成功了,读上了名校又能怎样呢?

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你放羊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放羊。中产阶级就不要嘲笑上面这个故事了,其实你自己就是一个名校毕业的新一代放羊娃而已。

现代版就是把放羊两字替换成考985大学或者是考清北,最多替换成考哈佛耶鲁。不要拿自己那一代人的追求来限制孩子的发展,孩子生下来不是为了完成家长考名校的梦想的。精细化育儿又怎么样?为了考个名校,可能家庭中紧张的气氛得持续20年,这一切真的值得吗?这还不如去放羊呢。蓝天白云,清风朗日。

而且我还有一个长期的观察,就是如果只生一个孩子,并且不遗余力地实施精细化育儿的教育方式的话,这样的家长通常会特别容易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可不嘛,你整天跟孩子耗在一起,孩子刚生下来,就恨不得马上把自己的一生所学,拼命想要教给孩子。既然就这么一个孩子,你又没日没夜地教,总能学会点什么。

而小孩每学一个知识,都使得你更加坚信,自己孩子是天才。可是慢慢的,这种提前补课的优势会消失,可能小学三四年级左右就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并不是自己所相信的天才,这个打击很多父母都无法接受。所以这种家长,更加得多生几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打消父母的这种常见的幻觉,也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分担,疯狂的父母对名校的盲目渴求所带来的压力。

全文最后,让我再说一遍,这不是劝人生孩子的文章。要分清楚应然和实然,要分清楚逻辑推理和个人选择。不管如何选择,都要明白,如果父母真的关心子女教育的话,就要放下功利心,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本身。而如果父母实在是想非常鸡血地拼子女教育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生孩子,而不是把唯一的孩子苦苦相逼。

文章来源:微博黄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林晨mba怎么样,林晨MBA

上海地区MBA/MPA/MEM/EMBA/MPAcc提前面试院校汇总林晨陪你考研每年...

国家开放大学专升本报名时间,国家开放大学专升本要几年

2022国家开放大学专升本什么时候开始报名?2022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启用最新毕业...

自学考试的程序,自学考试方式

自学考试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提升学历的方式,然而,还是有很多考生对自考的考试流程处在...

自考专升本科有哪些专业可以选,自考专升本什么专业比较

什么时间种树最合适?答案是:十年前和现在。十年前种树,现在树已经长很大了。但是十年前...

电大中专有什么用处,电大和中专的区别

电大中专和普通中专虽然都是都是中专学历,但二者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