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中考、中考、高考,认为这些是孩子人生至关重要的节点。但其实孩子在这些大考中的表现是在这两个阶段塑造的,也就是孩子在四五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
为什么这么说?赶紧往下看~
第一阶段:四五年级。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这句话:“四五年级才是障碍。”
但是,它的重要性往往被家长忽视。这个阶段孩子的很多变化,如果处理不好,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孩子在初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与这个阶段埋下的隐患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
四年级是孩子情绪和情感的突发期。
一般来说,孩子的自我意识在10岁左右开始上升,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父母需要把他们当作更大的孩子来对待。但是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仍然把孩子当孩子看待。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刻意与父母对立。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针对你,只是单纯的不听话的行为。其实孩子渴望你的理解和尊重,背后有很深的原因。
自我意识处于形成阶段,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由于缺乏生活和社会经验,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完整或错误的。所以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发生很大的变化。
孩子会有“烦”“讨厌”之类的词,而且这类词的数量还会不断上升。就像很多孩子在作文里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一个孩子说:“我总是不喜欢妈妈让我穿的衣服;我喜欢长发,但是我妈妈让我把它剪短.妈妈,这是对我不尊重的表现。”另一个同学说:“爸爸妈妈不让我和同学玩,也不让我看我喜欢的课外书。他们似乎从来不相信我。”
其实孩子的烦恼不仅仅是玩具,衣服,发型,或者课外读物。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真正理解和尊重的时候,他所有的负面和叛逆情绪都会消失。
他们正处于情绪突变期,容易生气和愤怒,但也容易感动。比起送他们昂贵的礼物,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打动他们。
4-5年级是孩子厌学的高发期。
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的高发期。很多孩子开始讨厌学习和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好好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厌恶。
这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从高一到高三,孩子会更多的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从来不会过多的去想“为什么”。他们认为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级以后,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很快,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么办?
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个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时候父母的唠叨和命令,不仅会让孩子厌烦,还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是为了父母而学习。在这种误传的感染下,孩子会厌学。
而且到了四五年级,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孩子会觉得学不会。如果家长还是不理解孩子,甚至训斥、责骂,孩子就只能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4-5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时期。
多年的调查发现,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期。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大部分都会保持“好”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都很难取得好成绩。
当孩子在四五年级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更容易对自己的学习有自信,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总是很优秀。但是,如果孩子成绩差或者一般,就感受不到成绩带来的成就感,进而也就没有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热情。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只能越来越努力,越学越没有自信。
在孩子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一些关于快乐的问题,少问一些关于学习的问题,但是到了四五年级,家长就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这种重视,并不是说家长要督促孩子多学习,天天给孩子提学习的事情。而是在四五年级,学习成绩即将定型的时候,家长要投入一些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04四五年级孩子习惯的形成期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专家们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儿童进行了测试。该测试包括知识测试、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测试的结果让专家大吃一惊,因为他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的知识成绩和能力成绩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习惯成绩变化不大。
专家得出结论,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小学中低年级,四五年级是分水岭。从习惯形成的特点来看,四五年级是强化好习惯、纠正坏习惯的关键期。过了这个关键期,这些坏习惯就不容易改了。
从儿童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来看,虽然此时儿童意志力的发展还只是初步的、不稳定的,但此时儿童意志力的发展开始由弱到强,由他律到过度自律。孩子会主动培养一些好习惯,通过约束自己来纠正一些坏习惯。所以,好习惯的培养和坏习惯的改正都不是
是很困难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四、五年级之前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级之后,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习,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否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在四五年级这个关键阶段,父母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才能帮到孩子呢?
1 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四、五年级是孩子情绪、情感的突变期,也是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关键期。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是非、爱好有了明显的分辨能力,然而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方式有限,或者说不会与父母沟通,而这恰恰是促使他们情绪恶化的原因。当孩子情绪处理不好,他们自身又缺乏自我排解的能力,就很难专心致志地学习,影响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要想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父母最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科学的方法应当是这样的: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
当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该及时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而此时,允许孩子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值得注意的是,10岁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将成为影响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当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时,可以鼓励孩子对着小动物倾诉;鼓励孩子跑步、做运动发泄情绪……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发泄情绪的好办法,但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父母要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悲伤和软弱。
例如,面对儿子并不如意的成绩单,一对明智的父母是这样做的:
xxx数学没有考好,他已经做好回家挨“板子”准备。回到家后,他把成绩单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晚饭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晚饭后,爸爸妈妈什么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去了。孩子实在坐不住了,他心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客厅,在他的成绩单旁边,爸爸妈妈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儿子:爸爸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你心里也很难过。你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因为惩罚孩子永远都不是目的。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因此,在下次考试时,我们不要求你考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比这次的成绩前进一点点,我们就会很满意。永远都支持你的爸爸妈妈
读了爸爸妈妈的便条之后,这个小男子汉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是轻易不流泪的,但我被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尊重感动得流泪了。在拿着成绩单进家门的那一刻,我都做好了与父母吵架的准备。但现在我知道了,那是没有必要的,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懂儿女的父母!是世上最好的父母!
2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晓宇拿着课本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勃然大怒,逼着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看书,而是跟孩子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忙自己的家务。一会儿,晓宇沉不住气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考语文。”妈妈“嗯”了一声,就没再理他。他还在继续试探妈妈,说:“可是,妈妈,我还没有复习完呢!”妈妈还是“嗯”了一声,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晓宇有点失望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不理我呀?你是不是不关心我了呀?”
妈妈放下手里的家务,认真对他说:“你似乎希望我逼你去看书。妈妈当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绩了,可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书,在哪看书,是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事情。”从此以后,晓宇对妈妈的态度深信不疑了。
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他们,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他是在为父母而学习。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
一二年级更加注重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些聪明的孩子即使不用认真学习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四五年级是高年级,课程内容从培养学习兴趣转向大量知识系统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开始从被动向主动学习转变。
做父母的就应该提前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告诉孩子他在为谁、为什么而学习。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发展的四、五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他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父母要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当孩子试探父母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说不参与就不参与。如果面对晓宇的试探,妈妈用责备的口气对晓宇说“再不好好看书,就会考试不及格”“考不好会被老师惩罚的”……那么,晓宇会继续与妈妈玩这种“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学”的游戏。
3 经常给孩子“积极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家长说他笨,他真的会变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暗示”作用。
消极的暗示:“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我家这孩子,成绩还可以,就是记忆力不好”……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孩子听到耳朵里,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变笨、变差了。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方面真的有缺点,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
积极的暗示:“你很聪明”;“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千万不要觉得这会让孩子骄傲,在这个阶段的鼓励会让孩子~~~~~~~~~
4 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最大“杀手”。
有一个作业次次都得“优”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竟然考了个不及格,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老师找来男孩对话。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说出了心里话:“每天晚上做作业时我都想快点做完,因为只有做完了作业才可以上网。”“那你不怕作业出错吗?”老师问。“不怕,因为妈妈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有一点点的错误,妈妈都会发现。”男孩自豪地说。
“那你遇到很难做的题怎么办?”“我想都不用想,就告诉妈妈我不会做,妈妈就给我讲。”“妈妈给你讲了,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做吗?”“我当时很明白,但是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在妈妈的提醒下我会做,要是没人告诉我用哪种方法,我就不会做了。这次考试就是这样,看着这些题目都很熟悉,就是想不起用什么方法来。”
10岁左右的孩子,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天性,他们总想快点把作业做完,以便去玩,于是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如:粗心马虎、不认真思考问题、考虑问题不全面……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就会为此而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
但是家长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利,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这时,孩子就懒得去思考了,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照着父母所说的答案写上了,更不用说去改正坏毛病了。并且,当孩子有了依靠时,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
5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多方教育专家通过细心地观察和研究发现,孩子在四、五年级左右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更具有持久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在四年级左右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比孩子在其他年龄段养成的好习惯更持久、更易深入孩子的心灵。因此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尽早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
10岁左右,孩子的大脑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期,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再遇到问题,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理智思考、换角度思考了。例如,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即使妈妈主动暗示孩子“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他们往往不能真正体谅妈妈的辛苦,当孩子年龄已大,他们懒惰、不体谅他人的习惯早已定型,不管父母怎样暗示,相比都是无效的。而在理性思维刚刚出现的四、五年级左右,父母的这种暗示则是非常必须且必要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长的不能企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利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坏习惯也是一点点改正过来的,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增。
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和毅力,在征得孩子统一的基础上,给孩子制定出一些“纪律”和“规则”。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是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比21天要更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面对孩子的耍赖、软磨硬泡等,父母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毅力,不要向孩子妥协。
第二个阶段:初二年级
初二是个“坡”,熬不过去毁前程!
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深有体会,初二年级是学生的一个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行业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01 初二就是冲向山峰的“坡儿”
与起点处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处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还有那条红线。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大家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在别人奋力攀登的时候,有些孩子产生懈怠放松的心理,很容易滑落坡底。
再加上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吃力,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学习。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成绩一蹶不振就是从初二开始的。
02 .容易早恋、虚荣心强
初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心,早恋现象也就层出不穷。
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常常注视自己。他们喜欢时尚的衣服,华丽的妆饰,新潮的电子产品,喜欢表现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花钱大手大脚,浪费了时间,蹉跎了学业。早恋,对外表的过分关注等因素,还有学习难度的加大,很多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导致成绩下降。
03 .孩子疏远父母、反抗性强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敢于质疑家长的权威。因为荷尔蒙的影响,他们爱激动,常常发脾气,喜欢与大人唱反调,甚至会顶撞家长,逆反心理严重,和父母关系疏远。
初二时期,媒体和同伴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有时候,父母、老师的一千句,还抵不上他伙伴的一句。一个很好的孩子,因为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网、痴迷游戏、谈恋爱、与社会上的“哥们儿”交往,可能一落千丈。。初中生向父亲或母亲倾诉心事的比例均在15.50%以下,跟朋友、同学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其中初二尤为显著。
04 .意志力和毅力上的问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二倍。这时,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弃。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点苦,怕受点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造成学习不扎实,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了。
对策:
做一个沟通平和的家长。
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不要把教育孩子的任务都交给学校和老师。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需求,保持亲子沟通顺畅。但是切忌唠叨、啰嗦,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长的唠叨。
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尽量不改变生活状态。如:不发生父母离异、父母不长期远离孩子、不让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如果非改变生活状态不可,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与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欢的家长的共同特征就是“居高临下”。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以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会有疏漏,而且会使孩子的心事越积越多,还可能使孩子走向极端。
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果与孩子起了语言上的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决不能激化矛盾。中学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家长是成年人,应该理智。应立即主动采取适当方式停止争辩,但决不放弃。等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会好得多。
做一个耐心正能量的家长。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长很容易失去耐心,动辄打骂。这样强行管教,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加重孩子的抵触心理。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一分责怪,多一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
培养孩子刻苦、勤奋的优良品格。只有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的、长久的快乐。教育孩子,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
引导孩子平常心看待自己家庭的富或穷。家长要明白自己的情况,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家庭的富与穷。富,不为富不仁,避免“暴发户心态”;穷,不埋怨社会,避免“等靠要心态”。防止金钱对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不给孩子用奢侈品,不给孩子过多现金,不让孩子“显摆”;应不让孩子寒酸,不让孩子无零花钱,不让孩子自卑。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多到对孩子有良好影响的场所去活动,尽量避免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孟母三迁”提醒我们,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做一个关注孩子的家长。
和这个阶段的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家长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别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接触的东西,争取让孩子少受不良影响。这一点家长要十分注意。对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网、痴迷游戏、交坏朋友、谈恋爱、看黄色书刊影视等要密切关注。要尽可能地避免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频繁接触这些东西,少受不良影响。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时就与孩子讲清道理,说透危害,“约法三章”。出现这些问题的苗头时,及早发现,早做工作。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