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新规出台,2022年高考迎来坏消息

2022年高考新规出台,2022年高考迎来坏消息

高考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随着2022年高考的临近,广大考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高考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焦虑,实施诈骗,甚至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高考组织作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高考期间,不法分子经常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声称可以为考生提供试题和答案。众所周知,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销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案例]2019年高考期间,大学生何在网上发布“助考”广告,粤、鲁、黔等地12名考生向其缴纳“报名费”。何在网上联系了大学同学聂和彭(何)三人,三人一起合作。何负责联系传递试题及答案,聂负责解题,彭负责整理试题,高考期间为12名考生作弊。6月8日,警方接到线索后立即行动,当场抓获何、聂某武、彭。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至三年六个月。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出售或者使用无线作弊器材”、“向考生提供试题和答案”、“代替他人考试或者请他人代替自己考试”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003010明确,在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零容忍”。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拒绝考试作弊,绝不以身试法。

第二,参加考试不是捷径,而是“绝境”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尽办法给孩子找“门路”,甚至找“枪手”替孩子代考。结果人财两空,后果很严重。

[案例]为了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外甥考上本科,李和的母亲商量,决定花钱找人替代考,并承诺给5万元一份。最终,某校研究生刘答应为代考。结果2019年高考当天,刘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警方立即立案调查,涉案人员陆续到案。李因组织考生作弊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三万元。“枪手”刘代替他人参加考试,构成代考罪;家长让别人代替孩子考试,也构成代考罪。分别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至10000元。

【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和“代替他人考试或者要求他人代替自己考试”的,属于违法行为。而且,代考罪是典型的对向犯。刑法既惩罚考生,也惩罚“枪手”,而且

现在智能手机的使用非常普遍,一些考生经常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搜题、翻译等功能来辅助学习,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你考试用手机作弊,你就打错了算盘。

[案例]2021年高考期间,一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规避入口安检,将手机带入考场。考试时,该学生用手机偷拍试题,发到场外求答案,被当场查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生被取消考试资格,所有成绩无效,暂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

【规定】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003010明确规定,凡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均视为考试作弊,此时报名参加考试的所有科目成绩无效。003010明确规定,考生携带、使用国家教育考试作弊器材、材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1年以上3年以下;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为防范和打击国家教育考试手机作弊行为,进一步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2022年,教育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部署各地教育、公安、通信、无线电管理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打击手机作弊”专项治理。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诚信考试,不要心存侥幸,以免自毁前程。

第四,认准官方标识,不要相信“小道消息”

每年考试前,网上都会流传很多关于考试的信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眼球,借机注册“山寨”公众号,传播非官方的“小道消息”牟利。

【案例】2020年高考因疫情延期一个月。网络上不时有一些自媒体的所谓高考安排的信息。比如一些自媒体在网上散布2020年某市考场安排的虚假消息,误导公众,引起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市教育局表示,该消息不实。

【规定】根据中央网信办《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互联网用户公共账号信息服务》

务管理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不得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不得编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依法依约严肃处置。

【提醒】2022年,教育部会同网信、公安部门并联合多家互联网企业,继续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专项行动,以便广大考生和家长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权威机构高考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网上搜索查询高考相关信息时,请认准权威机构“官方”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五、勿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升、XX天速成,或有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性通过”等等……这样的口号标语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当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实则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宣传、虚构师资、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不但造成财产损失,还会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六、网络诈骗要辨别,高考答案不可购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案例】2021年3月,黄某通过QQ进入多个聊天群,谎称自己有渠道可以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诈骗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万余元。目前,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广大考生及家长务必擦亮眼睛,明辨真假,谨防诈骗!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推荐

非全日制学历算学历吗,非全日制本科学历有用吗?

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工作事业正处于瓶颈,收入处于长期稳定阶段,正打算提...

我是函授本科,函授与自学

1976年8月我从吉首大学毕业,由省里分配到坐落在辰溪县火马冲镇大桥村的国营红灵机械...

专升本政策会收紧,想报名自考,赶紧预约!新政有哪些变化?

我这并不是随口一说吓唬大家,学历政策改革方案已经发布了,并且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省份实...

中专毕业可以报国家开放大学吗,初中毕业能报考国家开放大学吗?

一、初中毕业可以报名吗?二、可招生专业三、报名时间四、报名方式一、初中毕业可以报名吗...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专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动物医学、动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