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在《中国大学教学》 2021年第12期
新时期《大学美育》教材体系构建与出版的实践研究
沙家强
【摘要】新时代美育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美育的实施与国家育人政策的顶层设计密切相关。 对于《大学美育》课程教材体系的设置,创新编辑体现时代气息、民族底蕴和特色的教材已是当务之急,这是推进大学美育效果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目前出版的最新《大学美育》教材的驱动因素,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美育十六讲》为例,对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美育》教材出版的必要性和体系构建的特色化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以期未来新形态的教材出版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美育教材; 体系构建; 出版
一、问题提出仔细对比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可以发现,两个重要文件都强调了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改善美育教育条件、加强组织保障等内容。 但2020年的文件专门推出了“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栏目,强调高校要“履行美育教材建设的主体责任”。 可见,在国家美育顶层设计中,美育教材建设已成为重要日程。 文件强调:“编写教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国内外,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格调高雅,突出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 “中外融合”强调全球视野,“强调中华美育精神”揭示民族性基础,如何在全球化和民族性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和“实践性”? 就高校美育教材而言,如何通过教材民族化和特色化的创新建设来实现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和高尚人格修养的育人目的? 但实际上,许多美育教材同质化问题严重,时代创新性不足。 这些都使我们思考如何高质量地建设高校美育教材体系。 这是实现美育人、美化人、美培元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 为了加强更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本文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美育十六讲》,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是
二、教材体系构建的创新性:时代性、民族性和特色化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了大量高校美育教材。 对这些标题为《美育》的教材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主要有两个类别。 一种是美育学术研究类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有张法著作《美育教程》,朱儒楚主编《美育与艺术欣赏》,曹廷华和许自强编着《美学与美育》,曾繁仁著《美育十五讲》,柴天禄编着《美育教程》。 另一类是注重教学实践的《大学美育》类教材,代表性的有仇春霖著《大学美育》、张文光主编《大学美育》、张建主编《大学美育》、陈元贵编着《大学美育》、何静主编《大学美育》 涵盖审美范畴、审美教育等美学基本原理,也多从音乐、绘画、书法、舞蹈、雕塑、电影、文学等艺术门类进行艺术教育。 每个教材都应该有重点,这些都是涉及高中美育教材的内容。 但是,也有普遍的问题。 一是美学美育基础理论分量大、理论色彩浓、故事案例少、语言学术化重、亲和力不足,与当前大学生成长环境距离大。 二是艺术门类鉴赏涉及面广,有时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三是大量教材未能充分考虑专业融合,课程美育体现不适度,校本特色不够,不能体现新文科的发展需要。 四是出版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体现新形式教材发展的最新趋势。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高校美育教材同质化倾向明显,民族性、时代性、特色化缺乏创新。 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高校美育,使高校美育真正发挥效用,不能忽视教材建设的创新性,这也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密切相关。
当今时代是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它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基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文化引领战略上的创新,这是“新文科”提出的重要背景,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美学复兴”成为这个时代激动人心的强音。 可以说审美的许多原则直接成为社会改革和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操作原则,“美学”和“美学”等跨学科范式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新文科”为我们提供美育跨界融合思维,“美学复兴”启发我们——新时代在诸多领域善于捕捉美的元素,每个故事的每个案例、每个课程都可以通过美学注入来展现感染力和渗透性。 同时,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和反思。 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对大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提出了许多挑战。 也就是说,如何让大学生合理应对移动互联网碎片化、扁平化、平庸化的信息轰炸? 在“美化”的消费环境中如何引导大学生提高公共关怀意识、彰显批判性创新精神、经营幸福美好的人生? 如何紧跟时代脉搏以时代前沿意识、人本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提高育人效果? 因此,大学美育的实施一定要与时代产生共鸣,以现代技术支撑,以民族文化精神为基础,专业融合思维,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进行创新的各层次创新,才能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编纂高校美育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展现时代关怀,在现实新鲜案例中用亲和的语言,让学生关注现实,也关注自身。 二是教材内容既有适度的理论知识价值引领,又突出中华美育精神,用本民族文化夯实学生的人生本色。 三是以“新文类”的跨界思维,尝试设计课堂美育内容,从课堂中挖掘美学美育的要素,让学生感受专业课课堂美育融合的魅力,增强美育的亲近感,突出美育教材的本校特色。 四、积极求变,将现代技术与美育深度融合,积极建设新形态教材。
三.《大学美育》教材体系构建与出版实践1 .教材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效能自然成为衡量高校使命执行情况的根本标准。 这里的“人”具体是什么样的人呢?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显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这里的“人”最终应该是“美人”,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如果把“美”定义为“美是可见的竞争力”,、实施美育实质上是增强人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人的生存竞争力。 这样,就把“审美力”看作美育学的基本范畴,美育的终极目的是美化人生,也是为了美化人自身,使人与人具有更“美丽”、更生存的竞争力。 感情丰富,审美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软实力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展露无遗,人生社会诸多目标得以实现,“人生艺术化”的价值就在于此。 因此,实施和推进大学美育,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取向,把培养学生办“美丽人生”、构建“美丽大学”、最终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实践的内在逻辑。 这也是贯穿于高校美育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红线。
2 .特色化课程美育体系构建构想
教材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很明确,关键是如何具体设置相关章节的内容,突出自身特色化。 这就要结合本校特色和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及相关专业需求。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业,兼管文学、理学、工程、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要真正实现特色化的“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美育课程体系必须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地域文化资源,适当加强美育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优势学科的融合,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构建与未来载体相一致以剪纸、瓷器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特色和传统,切实推进特色美育教育措施。 在软硬件方面工作,加强教学实践功能建设,积极适应时代需要。 因此,在《大学美育》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主要安排了经济精神与美育、管理美学与美育、法治文化与美育等特色美育部分。 因此,在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美育讲义》教材体系中,笔者也专门设置了这几个部分。 同时,紧密结合河南当地中原文化,增设“中原文化与特色艺术美育主题”一章,整个教材体系突出本校特色和地域特色。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始终忘记我们民族的本色,重视中华美育精神在教材中的分量。 为此,我们特别设立了“美丽人生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说明“历史子集”中的优秀文化基因。 这些内容往往被热案例切入到形体设计中,然后实现价值引领上的升华,帮助学生真正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力,成为承载情感和人生境界的时代新人。 总体而言,该教材给出的思路是:一是突出问题意识,紧扣时代脉搏,以理论切合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引入。 二是以立德树人的“美丽人生”理念为红线,强调美育的基础理论和艺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突出本校特色,专设特色美育主题,淡化理论,彰显语言亲和力。
3 .数字化新形式教材出版实践探索
新时代教材的思维方式已经确定,出版时必须紧跟时代,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心理的需要。 众所周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育界的教科书行业首当其冲。 新时代的教材不仅是体现鲜明时代内容和特色化的纸质教材,更要适应“网络教育”时代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秉持新形态教材理念,建设数字教材,有效补充纸质教材,构建在线立体化教材体系。 事实上,建设数字化教材是“在教学内容充分结构化的前提下,通过数字化手段完成重构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真正革命”,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的大规模共享学习平台,具有深刻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美育》是慕课的辅助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以该慕课的视频、音频为网络技术,以嵌入二维码的纸质教材为载体,实现了教材、课程与教学资源的三者融合,突出了新形态教材的特点事实证明,这类教材满足了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四、相关思考1 .如何与时代同步、保证质量
众所周知,新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频繁相互共享,人们的心理、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随时在变化。 如何与时代同步,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如何正确把握或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在教材体系的设计中,如何及时更新和选择案例,如何表达恰当的语言风格,如何在恰当的基点上实现“育人”的目的? 等,对当前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积极求变、积极应对,才能积极行动。 这也应是落实“美育教材建设主体责任”的体现。
2 .特色化课程美育如何实施
关于特色化课程的美育,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很多高校也可以充分认识到我校美育的重要性。 但问题是,课堂美育或专业融合美育对师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师生在“增负”方面是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美育,不仅仅是传授美育原理,而是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润物无声地以美引导,美育人。 例如,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工程甚至数学等领域,大学生要明确其专业背后的情感世界、人文情感和责任担当等,为最终达到育人目的、达到育人效果,对专业融合美育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引入时代问题意识,适应课程改革需要,跨学科实施教学,充分体现美育的渗透性和交叉性
注释:
参见《美育十六讲》http://www.gov.cn/Zheng ce/2020-10/15/content _ 551609.htm。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17年秋季在全校开设大学美育通识必修课,2018年完成亩课制作,切实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019年,由课程负责人编辑的教材《大学美育十六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讨相关问题。 见沙家强《大学美育十六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张法: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朱楚主编: 《大学美育十六讲》,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 曹廷华,许自强编: 《大学美育十六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曾繁仁: 《美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柴天禄编着: 《美育与艺术欣赏》,山西: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16年版; 仇春霖: 《美学与美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张文光主编: 《美育十五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陈元贵编着: 《美育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何静主编: 《大学美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 黄高才,刘会芹编: 《大学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王德岩,王文革等编: 《大学美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张建主编: 《大学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陈建民主编: 《大学生美育》,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王杰,沙家强: 《大学美育讲义》,沙家强主编: 《大学美育》,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
很明显,这里的“美人”虽然受到屈原这种忠贞修养很高的“香草美人”思想的启发,但也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蒋勋在《美育十六讲》一书中指出,《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是《文创时代文学如何回应——王杰教授访谈录》杂志对《美》的定义。 蒋勋强调美的愤怒和活力,美的核心在于“创造力”; 早在18世纪,英国艺术家博克就有《文创时代的文学回应:文艺学多维视野》篇文章,其中“美”与“社会交往情欲”所带来的“竞争心”密切相关,“竞争心”是人类对有价值的东西的优越要求,从而产生了超越他人的“竞争心”
曾繁仁: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赵诚) 《天下》、《论崇高与美两种概念的根源》2014年第20期。
宋城杰: 《美育十五讲》,中国新闻出版网,2013.8.12。
张炜: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教材建设及其应用的思考》,《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年第1期。
相关图书
《我们需要出版怎样的数字化教材》
作者:沙家强
书号: 978-7-04-052327-0
定价: 38.00元
出版时间: 2019年8月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