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唐诗应该看的书之:余恕诚《唐诗风貌》

想读唐诗应该看的书之:余恕诚《唐诗风貌》

余恕诚著.唐诗风貌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7.04

唐诗在时代的反映及其表现的生活美和精神美

唐代诗人多因程度不同而洋洋得意,“好强好胜”死板的态度很少。

不仅可以看到高适、岑参“对文士哈哈大笑,到时候穷到极点”、“最近走马上任,不甘示弱,默默无闻”的豪放,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精神飞扬; 从王维、孟浩然的“花落家童不扫,莺啼山客眠”、“岩门松径长寂寥,唯幽人去”的悠远自得,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性豪业嗜酒,嫉恶如仇……酒后观八极,俗皆迷茫()即便杜甫( 《壮游》,乃至杜甫)早年受时风影响,也略显跋扈

这种精神在盛唐最为盛行,但风气一直延续到中晚唐。 柳宗元的《江雪》,鲜明地表现了与恶劣环境的对抗。 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揶揄榆的笔下含有对新贵们的高度鄙视。 李贺的《开愁歌》 :“衣如飞马,如狗,临击剑生铜钢……主人劝我养好心骨。 不要埋在俗套里”,表现出庸俗卑鄙的态度,气度非凡。

“人必须有一点精神”。 上述诗人的表现,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庸俗气氛。 但这类作品,一般多表现主观感情,对客观现实的细致解剖较少,而研究者往往习惯于寻找对封建社会的揭露,难度较大。

如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突出了黑暗政治的愤怒和世俗同步不污的精神,鲜明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但有些诗肯定“批判了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实际上在作品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杜甫为代表的另一位诗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出身教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多地吸取了儒家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发展成为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极度关怀。 杜甫的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三吏》、《三别》等杰作,“惜年忧黎元,叹肠内热”等诗句中,而且深入到了难以摘文、难以指实的抒情诗中。

杜甫入蜀以后的诗,多属后者。 有名的《蜀相》没有直接说自己的心事。 然而,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死不瞑目,长哭英雄”的感慨,传递出了悲凉济邦国志难酬的崇高精神。

可以说是杜甫夔州时代代表作的《秋兴八首》,要用白居易这样的“刺美现实”标准来实现,可能就像对灵芝进行化学分析一样,令人失望。 但从追寻诗人的感情入手,体会到为什么在夔州,8首诗魂都有梦想,离不开长安,诗人泪流满面,不能归咎于个人的不幸。 “北斗望京华说,组诗本着对祖国命运的执着追求和忧思感情缅怀今昔,宣泄着深厚而广阔的爱国热情。

它的价值不在于刺伤美的“当前之事”,而在于“横亘沧江惊岁迟”、“思恋故国平居”。 这种不平静、落泪的心情,直接影响着读者的内心,震撼着读者。

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我们对杜甫的《登楼》、《江汉》、《登高》、《登岳阳楼》、《岁暮》等一系列名作流传至今的缘由,可能会有更深的认识

杜甫这样的忧国忧民对盛唐诗人来说一般并不突出,但到了中晚唐,在国家和人民的困难情况下,诗人们的这种情操受到了更多的刺激。

在代宗时期,元结在诗中沉痛地揭露时弊,反而被赦罪,拒绝“断送人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受到杜甫的推崇。 此后,从白居易和新乐府诗派的创作,到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杜牧的《早雁》、《泊秦淮》、聂夷的《咏田家》等,也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评价很高,但多只关注那些为国计民生而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对诗人的人格精神仍然重视不够。 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些论者只谈其暴露,而忽视了诗歌中通过各种内在分析所表现出的崇高的思想情操。 此外,有一段时间对此也有严厉的批评(例如,将主观动机定性为只是试图巩固封建统治)。 这不能说是买椟还玉,但慷慨洒脱的绝对不仅仅是污水。

对于唐诗所表现的精神美,我们应该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虽然有着过去的历史时代和封建阶级的印记,但仍然健康深刻,比不上后代的封建正统文学。

唐朝以后,由于地主阶级走下坡路,思想境界也下降,这种精神之花(如花间派和北宋词),往往带有病态。

唐人的重要之处在于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他们本着健康积极的精神,从生活中发现了更多的诗意。 更是作为反映他们生活和精神的唐诗,具有生活美和精神美的强大两翼。

本文由余恕诚著.唐诗风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12

图来自网络,仅供鉴赏

唐诗研究专著推荐:想看唐诗应该看的书: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唐诗入门优先

也可以搜索更多唐诗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