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串扰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

选择

1 .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 .

2 .马克思批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要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关人物:威廉配第一,亚当史密斯集大成者,大卫里卡多完成。 P6

3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一切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但并不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P9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 .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因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原料。

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

7 .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代表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8 .物质资料生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P13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 .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革命性的因素,就是生产力。

1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

13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14 .经济规律种类:所有社会形态共同的经济规律; 是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15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到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

解答

1 .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1 )经济规律之所以具有客观性,首先是因为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产生和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2 )经济规律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认识经济规律是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 了解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比较表现出的自身特点

1 )自然规律完全脱离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作用,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脱离人们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经济规律。

2 )自然规律大多不会长期变化,但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起作用。

3 )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有阶级背景。

3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科学P8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反过来又是为了把人类活动引向更深入更广泛的社会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进展而不断发展的体系,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体系。

2 )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特点和客观要求,深深植根于现实经济活动的土壤中。

3 )它是实践科学和发展科学,不是封闭、静止、凝固的学说,也不是某种教条。 它的创始人首先给我们提供的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的科学方法,而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教条。

4 .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与生产力相适应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3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第一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的推动作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的阻碍作用。

4 )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第一种陈旧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种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5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什么P14

1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性作用,一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二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三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四是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3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发展促进生产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发展;三是(钪)蔷薇捻迪郑塬)丛斐((太蛭璋))

6 .为什么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运用,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越来越深入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引起了它们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工人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生产效率逐步增加。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过程的其他方面引起了变化,如生产管理、流程等。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为现代生产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进步,在促进现代生产效率提高的各种生产要素中,科技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绝对的支配性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性能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进步。 振兴我国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加快科技进步,科技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

CHAPER 2商品和货币的重点

选择

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 .商品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 P31

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矛盾的关系。 也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3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普通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形成价值的实体。

4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P37

形成商品价格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P38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6 .构成财富的内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P31

商品性质的不同,是商品使用价值的不同。

7 .商品价值表现为与其他商品的交换用于交换的是交换价值被交换的用货币表现为价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8 .单位商品的价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商品上出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P39

9 .民工发生条件: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劳动的发生条件:社会分工。

民间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民间劳动的产品销售,社会认可,民间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P40

10 )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单纯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P41

价值的表现形式: a某种商品的价值体现在与之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b某种商品的价值体现在与之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c系列商品的价值由某种商品表现,d系列商品的价值由货币表现

11 .在价值形式的发展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一般的价值形式。 P44

12 .等价形式特征: a使用价值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个体劳动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13 )货币流通规则)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则。

货币流通规律的三个决定因素:参与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P49

一定时间内流通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一定期间内流通所需的货币数M=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v。 P49

14 .金属货币的五大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存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功能。

15 .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货币。 流通手段必须是真的货币。

16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量。

17 .储存手段:指金属货币,具有蓄水池的作用。 P51

18 .支付手段:货币偿债的作用。 支付手段扩大了商品经济矛盾,扩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形式上的可能性。

19 .世界货币三方面的功能: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产品,社会财富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P52

20 .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1 )价值规律内容所包含的两个联系侧面(确定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解答

1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异和联系

1 )不同)一是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指以直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二是发生时期不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只有商品经济才会出现市场经济。

2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具体而言,第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第二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依据,第三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度。

2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1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社会各部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分配,通过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2来实现。 第二种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在个体竞争追求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 .为什么民间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基于私有制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 )民间劳动与社会劳动存在矛盾。 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根据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需要,而劳动的私人性质往往不能使生产的商品直接与社会需要相一致,这样就产生了民间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2 )民间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基于私有制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因为,第一矛盾是商品内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主要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 .货币是怎么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1 )发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矛盾、个体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 其生产经过单纯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等价形式,最终发展成为货币形式。

2 )本质)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固定功能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5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枢纽

1 )在经济学史上,马克思首先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指出劳动二重性两类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中枢”。

2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回答说,形成商品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其中包含着剩余价值。

4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

6 .从货币的产生阐释货币的本质和功能

1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既不是知识分子发明的,也不是人们协商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是价值形式与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价值形式经过单纯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等价形式,最终发展为货币形式。

2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表明货币本质上是固定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其功能上,货币的功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功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功能。

7 .为什么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两个要素的对立统一体。

2 )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明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两者的统一性集中体现在两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上。

3 )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当前:使用价值与价值又相互排斥。 所有的商品,对商品生产者来说都是为了获得其价值,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 价值获得者应当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给消费者。 使用价值的获得者必须向生产者转让价值。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通过商品交换解决。 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

8 .为什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的统一关系

1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性,不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种劳动,而是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第一,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抽象劳动有质的相同,只存在量的差别。 第二,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9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及其功能的条件是什么

1 )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多种要素,是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自发挥作用、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机联系。 市场各要素,一般也称为市场各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 )价格机制调节生产投资方向和规模,即调节资源配置。 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 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 调整收益分配。 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背离一致,且价格与价值背离的时间、方向、程度必须灵活适宜。 这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3 )供求机制调节商品价格,调节商品生产和消费方向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可以灵活变动。 在供求关系不断变动中保持相对平衡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4 )竞争机制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消费服务,这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割,实行有利于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流的优胜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承担各种风险。 同时,要有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

5 )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配置,调节社会经济

10 .如何理解商品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1 )商品是隐藏在事物之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人们交换商品看似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互相比较而交换各自的劳动的关系,把具体的劳动变成抽象的劳动,把复杂的劳动变成单纯的劳动,把个别的劳动变成社会上需要的劳动,个人的劳动因此,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2 )价值还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首要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同一生产部门内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需的个体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但价值取决于社会所需劳动时间。 这样,价值平均了同一生产部门不同生产者的劳动,体现了它们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第二种价值又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时,其具体劳动和劳动的复杂性是不同的。 部门之间为交换商品确定价格的,应当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转化为相同的抽象劳动,把复杂劳动转化为加倍以上的简单劳动。 这样,价值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异同一化,价值体现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CHAPER 3资本和残值

选择

1.gwg’的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 P65

2 .解决资本总和矛盾的条件: A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B剩余价值,从生产领域产生C剩余价值是离开流通领域不能增殖的D价值增殖是在流通领域实现P65

3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4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最基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失去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5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它是价值的源泉,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6 .劳动力商品价值三个部分: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持续生活资料价值培训的费用。

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劳动过程、价值增殖。

8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按照资本家的意愿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P67

9 .价值增殖过程:延长超过一定百分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P69

10 .资本的普遍性或资本的共性:资本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可以自行增殖的价值;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在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11 .按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标准:资本不同部分在残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12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所有预付资本而是来自可变资本,为考察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3 .资本家之所以能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的边界内伸缩。

工作日下限:大于所需工作时间。

制约工作日上限的两个因素:生理因素、道德因素。 P74

14 .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所需的工作时间。 P75

15 .超过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记忆:超额利润是指单个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16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价格或价值的转换形式。

17 .提高资本有机结构的前提:单一资本增长。

18 .社会再生产,按规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同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19 .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以暴力直接剥夺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积累在资本家手中的历史过程。

20 )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 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残值。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或剩余价值转换为资本。

扩大再生产源泉: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残值。

资本主义扩张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

21 .分析通过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发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支付工人吗? )适枪)俗约斩旁模孔时,实往模子里砸钱时,舜在旁模)说母衔讼吞父时,一起来找牌匾?

22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用的资本与使用的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23 .分析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特点。 扩大再生产的附加资本都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的附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劳动力买卖的真正内容是资本家以不等价交换占有工人吗? 扔囊徘徊糠忠说了前缀:“缶康墓(说幕罾投?

24 .单一资本增长的两条途径:资本积累,资本集中。

资本积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化剩余价值增加自有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将原来分散的许多中小资本合并为少数大资本。

25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主要有三种形式。 是流动形态的过剩人口、潜在形态的过剩人口、停滞形态的过剩人口。

26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社会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也有所提高。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生产不断社会化,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果,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灭亡做了掘墓人。

27 .资本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其直接目的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8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29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0 )资本集中实现的杠杆(竞争大鱼吃小鱼、信用、股份制。

31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资本集中的关系:

资本积累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累是资本积累的手段和方法。

资本集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两者都是资本增长的途径。

两者的差异表明资本积累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大,而资本集中则不然。 资本积累必须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增长缓慢。 资本集中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二者的联系表明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发展,资本集中的加速优惠将促进资本积累的发展。

解答

1 .为什么劳动力变成商品是货币向资本转变的前提

1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天生就不是资本,只有在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 )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非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特殊的商品劳动力。 劳动力不仅可以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

3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力商品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保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和劳动力再生产三个部分劳动者繁衍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于继续劳动力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受到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4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使用价值。 资本家的货币如果换成劳动力,就可以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变成商品是货币变成资本的前提。

2 .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的

1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为前提。 因为生产必须相对缩短剩余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为了缩短所需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劳动者和家庭生活资料的价值为了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与生活资料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会导致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所需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的。

3 )相对剩余价值是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 .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1 )资本总公式( G-W-G )。

2 )资本公式在形式上与价值规律相矛盾,根据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的结果是价值形式只能在货币和商品之间转换,不能引起价值的变化,但资本公式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了价值增值。 这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重要的是说明剩余价值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 资本总公式分析表明,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所以,货币向资本家的转变,无论是流通领域还是流通领域都离不开。 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4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而不是G-W阶段的货币上,而不是w-g’阶段。 货币所有者购买这种特殊的商品并使用它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个特殊的商品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变成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解决资本总公式的难度。

4 .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 )二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都延长了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因为无论何种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将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工作时间以上。 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生产剩余价值。 同时,只有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4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吗? 22 )沟母)拿着薮侧的锥纹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5 .为什么资本积累有客观必然性

1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使得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无止境。 为了获得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继续积累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 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2 )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作为强制力,也要对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只有不断积累资本,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销售、信用方面以比较优越的条件获得资本积累,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6 .为什么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 )相对过剩的人口:对资本的需求,或者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的需求。 相对人口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2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大量相对过剩的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 )第一,相对过剩的人口可以随时调整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的产业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发展,可以随时调节劳动力供给。 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4 )第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剧对工人的剥削。 在劳动力供应过多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压低工资使用更廉价的劳动力。 也可以让工人遵守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

5 )因此,并不是每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希望根除失业人口。

7 .什么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 )剩余价值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因为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资本要素存在,资本的使命是进行价值增殖。 因此,生产必然遵循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3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所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 同时,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过程。

8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什么

1 )马克思曾从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这条规律尖锐地暴露了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对抗性矛盾。

2 )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失业、贫困的积累。 就业工人为了减少贫困,必须受很多劳动的折磨。 失业工人不会受到劳动的折磨,但会受到贫困增大的折磨。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性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这种对抗的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9 .为什么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 )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因为每个生产过程都会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但同时每一个生产过程,都会生产一定的物质资料,为下一步的生产过程提供条件。

2 )下一个再生产过程同时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因为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 随着生产的不断更新和重复,这种生产关系也得到了持续的维持和发展,脱离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不能进行任何生产和再生产。

3 )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HAPER 4资本的流通过程

选择

1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两个条件: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空间相容性,必须保持产业资本各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P100

2 .影响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3 .资本转速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转速成正比。 P102

4 .产业资本一周期的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非工作时间包括: a生产资料储备时间b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c停工时间P103

5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P104

6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无形磨损。 P105

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两种情况:生产方法的改进和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固定资本价值贬值,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导致原有固定资本价值贬值。 P105

7 .计算:某企业预付资本100万,其中固定资本80万,流动资本20万。 固定资本80万中,厂房价值30万,可使用30年,每年周转价值1万; 机器价值40万,可使用10年,年周转价值4万; 小工具的价值为10万,可以使用5年,年周转价值为2万。 企业预付资本年周转速度为1.07次。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为1(4)2=7万,流动资本年周转5次为205=100万。 预付资本年周转率/100=1.07次。 P108

8 .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a年残值率b年残值

9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一资本运动的区别:单一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和相应的资本流通。 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学生? 铧时玖魉野(鋈松钕岩约水库氪系议杂嚯话闫唐碍魍魍;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一资本运动的联系:从运动内容看,从必须实现保值增值目的的运动形式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功能形式,从完成各自循环的运动过程看,经历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10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研究社会总产品。

11 .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P110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部分: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

12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VM )=C; (CVM )=cc; (CVM )=) VM ) ) VM )。

社会资本扩张再生产的前提条件:(VM ) )c; (C(v m/x ) )) VM/X )。

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VVM/X ) )) CC ); (CVM ) )(CC )) CC ); (CVM )=)( vv m/x ) )( vv m/x )。

13 .列宁指出,a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b,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c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1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P120

1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与社会整体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P120

16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经济衰退、复苏和暴涨四个阶段。

17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再生产周期特征: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不如战前明显,危机程度和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周期性和异步性交替出现,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并存

解答

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

2 )社会总产品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 只有社会总产品畅销,才能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

3 )社会总产品实物更新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只有得到补偿,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2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哪些职能

1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2 )货币资本的作用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3 )生产资本的作用是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

4 )商品资本的作用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 .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 )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用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回归原出发点的所有运动过程称为产业资本循环。

2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在连续的资本循环中,三种职能形式分别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出发点,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实际上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实际上同时处于三种循环形式之中,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4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功能形式是什么

1 )产业资本依次经历采购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 )采购阶段。 产业资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由于这一阶段购买的是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力的生产资本,这一阶段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成为资本循环中的特定阶段。 这一阶段的货币执行了货币功能,执行了资本功能,所以这一阶段产业资本中小的功能就是货币资本功能。

3 )生产阶段。 使用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生产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 由于这一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采取的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结合方式,这种结合的成果成为含有剩余价值的产品,同时成为商品形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这个阶段生产了剩余价值,所以是特殊的阶段。

4 )销售阶段。 出售包含剩馀价值的商品,实现价值和剩馀价值。 这一阶段销售的商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因此不仅是一般商品,也是商品资本。 商品资本的销售过程不仅是价值形式多变的一般商品流通过程,也是商品资本价值一极所蕴含的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这一阶段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和资本家的命运。

5 )因为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 .为什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1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了摆脱经济? 梦; 俳谐中,穿墙锥巫陡的顿顿顿陨石柿系小蠊婠p枨贫松柿喜本之幕指春之头梗炎柿虾蜕幕含碳,指春之头?

2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因为这将促进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加剧生产快速增长与支付能力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导致下一次危机的发生。

6 .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构成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P111

1 )分解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将社会生产分为两大类,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

2 )从实物形态看,社会总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从价值形态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这是首要的理论前提。

3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相对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资料类,一类是生产生活资料类。 这是第二个理论前提。

7 .如何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在生产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进行,要求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趋势。

2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在此条件下进行扩大再生产,原有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转化的附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增大,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必然减小,因此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长快于对劳动力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增长。 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就要求比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更快。

3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存在依赖关系。 一是在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过程中,新增劳动力需要增加的消费资料必须依赖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提供。 二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加提供的生产资料直接取决于消费资料生产增加的需要。 三、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向总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最终要受到消费资料生产发展的必要制约。

8 .为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1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单纯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已经存在。 以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都有危机的可能性,但在单纯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是不现实的。

2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并占统治地位后,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而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一个表现为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与社会整体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个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3 )基本矛盾发展到不可调整的程度,破坏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均衡关系和连续关系必须实现强制恢复,这种恢复就是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周期性加剧是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

9 .残值率与年残值率的差异

1 )概念内涵不同。 残值率是一次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残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年残值率是年残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2 )企业关系差异。 残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残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的增值程度,两者从不同的方面和水平表示资本家对工人和工人的剥削关系。

3 )量的差异。 一般来说,年残值率大于残值率。

10 .资本周转速度对使用价值生产的影响

1 )资本周转速度不影响一次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影响年剩余价值的生产。

2 )直接影响年残值量。 资本转速的速度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在内的流动资本转速的速度。 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因此,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一定数量的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 相反,年剩余价值量减少。

3 )直接影响年残值率。 年残值率是年残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在残值率一定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榨取的劳动力越多,年残值越多,年残值率越高。 相反,年残值率越低。

11 .将资本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与将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有什么区别

1 )划分依据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因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而异,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取决于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 )划分内容不同。 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和用于劳动对象的资本。 流动资本包括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

3 )划分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2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区别和联系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密切相关,两者都是资本流通的形式,包括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个功能。

两者的区别:资本循环的重点? 生病见底时,坏疽淮窝的吩(() )回到县里时,菊q有6个小时的时间带着章鱼(() ) ) ) ),病消失时,静欢狭芬) )、侍狢县

CHAPER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选择

1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残值率高低、资本? (谢马鹿母叩停时局苫俣鹫目槐岚时为难)渥纯计?

2 .从竞争生产者之间看,部门内各企业的竞争,部门间的竞争。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竞争的结果。 P132

3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P133

平均利润的高低,是根据各部门利润水平的不同,社会资本在不同部门所占比例的大小。 P134

4 .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转化形式。 P136

5 .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重要理论问题,即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形式上的矛盾; 革命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揭示各资本家集团基本利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在于揭示两个阶级之间的整体利益对整个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对抗性。

6 .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7 .当残值被视为所有预付资本的产物时,残值获得了利润形态。

8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9 .残值率与利润率之差:两者在量上存在差异,残值率是残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残值与总资本的比率。 两者呈现的关系不同,残值率表示资本家对个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10 .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两个因素:各部门利润率水平、社会总资本占不同部门的比重大小。

解答

p>1.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因此,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都是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如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人工资等。

2) 利润率的高低要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利润率有资本有机构成并不是以相同的幅度安反比关系变化的。二是资本有机构成高技术先进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 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影响利润率的高低。

4) 不变资本的节约会影响利润率。

5)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利润率。

2. 平均利润怎样形成

1) 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速度,因而等量资本投资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润率。

2) 由于资本的本质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所以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把资本从有机结构高而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有机构成低而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本的流动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并由此进一步引起资本新的流动,资本的这种在部门之间流动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各部门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时才会停止。

3) 所以,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决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和绝对平均,而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3. 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是否依然起作用

1) 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 从生产价格的形成看,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时间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

3) 在数量上,虽然从一个部门看生产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但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

4.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的存在,它就发生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作用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2) 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如下变化。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

3) 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并没有否认价值规律。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形式和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因此,由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变动到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变动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5. 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有利润率的差别

1)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2) 原因是现实中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须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于是,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社会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

3) 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断的在部门内部进行着激烈竞争。

6. 利润为什么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虚假形式

1)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它的来源变得模糊了神秘了。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锰跫龆ǖ摹?

2) 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的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 由于劳动力价值采取工资形式,个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劳动创造的,而是被看作由资本产生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

4) 利润这个剩余价值的虚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反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7. 为什么平均利润模糊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使利润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而可变资本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作用看不见了。这种转化只是性质上的,整个部门的利润量同剩余价值量仍然是相等的。

2) 在平均利润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剩余价值与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了差别。各个部门的利润量都是与本部门的总资本量成正比,而不是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量成比例。只是等量资本就可以获得等量利润。

3) 这样,利润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本质和来源全部被掩盖起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看不见了,利润只表现为资本自身的产物,这样,平均利润就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CHAPER 6 商业利润、信贷利息和地租

选择

1.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品资本职能。P142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可能性: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态而存在,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独立性。

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两个条件: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完成,而是由商人担任;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资本。

2. 平均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是由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获取的是平均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取利息,地主获得超额利润。他们的关系是根本利益一致的剥削瓜分剩余价值。

3. 商业资本的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P147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用于商品的保管、包装和运输方面的流通费用,可以增加商品价值,随着商品的销售和价值的实现得到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是指只同商品买卖有关的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通过从每年的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相应的部分得到补偿。

4. 商业资本的职能: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5.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的数量相当于平均利润。

6. 商业利润是是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使用价值。

7. 银行资本的构成: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自己投入的资本,借入资本即吸收的存款。P152

8. 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9.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信贷资本。

10. 股票的特点:不返还性,流动性,风险性。P155

11. 股份公司本质上是: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a股东会b董事会c监事会。没有工会、职代会、党委会。

12. 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股息,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率成反比。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P156

13.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建立的类型有两种:普鲁士式,美国式。P157

14. 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主要取决于地租和利息率。

15. 影响利息率高低的两个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16. 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状况。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到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17. 资本主义银行信用的特征: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的当事人是职能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

18. 借贷资本的本质: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作为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利息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

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地租的特征: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它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劳动者摆脱了?缘刂鞯娜松硪栏焦叵担硐治恢执看馄踉脊叵怠W时局饕宓刈庵荒苁桥┮倒と怂丛斓某骄笠陨系哪且徊糠质S嗉壑担从沙罾笏纬伞W时局饕宓刈馓逑至伺┮底时炯液屯恋厮姓吖餐戏钟膳┮倒陀豆と怂丛斓氖S嗉壑档木霉叵怠?

20.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

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也不相同。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因为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过获得超额利润;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

21.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22.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是:a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绝对地租b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作为绝对地租。P166

答题

1. 商业资本的作用

1) 商业资本职能转化为商品资本职能,商业资本变成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起着重要作用。

2) 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2.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 绝对地租形成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它使得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又不高于其价值,从而产生了超额使用价值形成绝对地租。

2)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土地私有权垄断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它使得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只能而且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不能转移到其他部门。

3)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3.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

1) 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和超经济的强制。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表现为一种纯粹契约关系。

2) 封建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产品。资本主义地租则只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使用价值部分。

3) 封建地租体现了两大阶级关系,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三大阶级关系,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4. 利息率是如何确定的

1)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2) 利息率变动的区间是零到平均利润率,零为最低界限,平均利润率为最高界限。

3) 一定时期的利息率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平均利润率,而是借贷资本供求状况或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比例。

4) 由于利息率没有一个经济上的内在客观依据,无从准确的界定它的数量。所以在平均利润率水平一定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实际上只能由一个国家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在不同国家,利息率会由于习惯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

5) 利息率的决定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经常变动,在一个国家的既定时期它又是确定的,每次借贷行为中,都预先确定利息率的高低。

5. 股份公司的主要功能

1) 股份公司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短期内迅速形成大资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部门;引导资本社会资本流向效应好的部门,优化投资结构和资源配置。

3)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4) 有利于保持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企业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的功能,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6. 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掩盖资本主义的本质

1)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2) 利息出现以后,平均利润被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进一步掩盖。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收入,似乎是资本自身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似乎是监督或指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因此在利息和企业利润形式上,它们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这个共同的规定性被掩盖了。

CHAPER 7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选择

1.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通过个人联合实现政治上的统治。

2. 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看分为: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从输出主体看分国家资本和个人资本输出。

3. 20世纪垄断组织形式:a卡特尔b辛迪加d康采恩P170

战后垄断组?男滦问剑夯旌狭瞎尽U胶蠊事⒍献橹男问剑嚎绻尽?

4. 银行垄断形成后其作用的根本性变化:由普通的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这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P172

5. 垄断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P175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标志:政府干预经济。P177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目标: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方式:直接调控,间接调控。

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其次是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

对象:微观经济主体,整个国民经济。

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的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具体的说,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P179

9. 战后资本输出的新变化:资本输出流向的变化,形成了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输出资本为主的局面;在私人资本输出增产很快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产更快,并成为日益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往往所谓的采用对外“援助”。

答题

1. 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是否依然发挥作用

1) 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

2) 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而获取的。垄断价格的确定,不可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

3) 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以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4) 垄断利润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可见垄断利润的获得,不过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资本家手里,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所以,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仍然起作用。

2.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 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面出现,但是垄断的出现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

2)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自然不能消灭竞争。

3) 垄断时期,“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

4) 垄断企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属于次要地位,由垄断产生的竞争占重要地位。

3. 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是怎样制定的

1) 垄断利润的来源。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但是,垄断利润的源泉其归根结底是雇佣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来源几个方面: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加强对国外人们的剥削;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2) 垄断价格的制定。垄断价格虽然由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但是垄断资本家不能任意规定垄断价格。原因是垄断条件下仍然存在竞争,如果垄断资本家把垄断价格定的过高,竞争对手就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商品,夺取市场。商品定价过高,其他企业也会增加生产同量产品,或者生产这种产品的替代品,从而使这类商品增多,结果是商品价格下降。商品垄断价格过高超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会使商品积压,结果仍然是过高的垄断价格下降。所以垄断资本家在制定垄断价格时,不能背离商品价值太远,同时必须对市场容量进行估测,确定产量与价格的对比关系,不能任意定价。

4. 怎样认识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新殖民主义

1)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新形式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抛弃旧殖民主义的一套统治方式,采用新的控制和掠夺手法――推行新殖民主义。

2) 二者的区别:旧殖民主义通过赤裸裸的军事侵略、扶植傀儡,之间控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为垄断资产阶级掠夺高额利润服务。新殖民主义采取比较隐蔽间接的方法,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打着“援助”的幌子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受援国家的政治、经济。同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其商品销售市场;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与交换,利用在先进科技上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盘剥等等,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

3) 可见新旧殖民主义的本质是相同的。

5.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垄断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1) 从根本上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原因是,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企业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分化的加剧,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其次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流通被少数大资本所控制,就?辛松⒍系目赡苄裕偈笞时疚吮苊饩赫械牧桨芫闵耍厝恍纬陕⒍稀5鄙缁峋蒙钪新⒍铣晌恢纸衔毡榈南窒笫保杂勺时局饕寰头⒄沟铰⒍献时局饕濉?

2)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局部调整。这种调整虽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地方发生了部分质变。表现在:自由竞争阶段主要是个体私有制或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垄断阶段是垄断集团私有制或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从发展趋势看,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接近社会主义公有制,意味着资本主义所有权的自行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

6. 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实现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统治

1) 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途径有,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之间投资创办工业企业。其次是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再次是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融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对方的要职。

2)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就是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实现对其它股份企业的层层控制,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子公司,形成金字塔控制结构。金融寡头通过个人联合实现政治上的统治,即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机关担任要职,甚至有时由金融寡头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或者把过去的国家军政要员聘请到自己的企业担任董事或经理,借以实现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直接影响和控制。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各种咨询机构和政府研究机构对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

7. 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2) 具体原因: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国内外市场。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型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这些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需要有国家投资和资助。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利机构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社会化,使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

3) 上述种种矛盾问题的解决,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这些矛盾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这就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持续发展。

8.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进一步加深。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第一,可以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投资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第二,资产阶级国家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第三,通过国家运用各种方式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得以协调实现,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缓和劳资矛盾、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的矛盾。第五,通过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一些协调和缓和。

3) 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表现在:第一,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财政支出增大,加重了人们的负税,进一步削弱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最终形成经济的“滞胀”局面。第三,国家借助发行公债增加财政收入,制止私人信贷膨胀,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果使公司债台高筑,加剧财政金融危机。第四,固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造成严重亏损,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9. 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 它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丝毫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性质,因而他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2) 它的产生只是暂时使垄断资本主义某些矛盾缓和,使矛盾被掩盖起来或者向深处潜伏,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这些矛盾必将进一步尖锐化和复杂化。

10. 怎样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

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而采取的经济调节形式,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即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表现在:第一使二次大战后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第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进了各部门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2) 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经济计划”不具有社会属性。但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为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利润服务的,因而这种计划手段不可能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可能通过计划调节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更不?赡艽痈旧舷捎谧时局饕逅接兄圃斐傻纳拚刺?

11. 如何理解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1) 垄断是帝国主义本质的、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关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2)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

3)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

4) 垄断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

5) 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其它矛盾。

6) 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不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本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调节的一种形式。

CHAPER 8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选择

1. 二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 资本输出的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P195

3.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这些资本缺少有利的投资场所;这些资本输出到国外会赚大钱。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劳动者的分化和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信用制度的发展是大规模输出资本成为可能。

4. 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5.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P20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资源配置国际化。

6. 当今国际经济调节的形式有:三大支柱的调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联盟和经济政治联合体等形式。P206

7. 战后影响最大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P205

8.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指的是:美国,日本,欧洲。他们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金融三个方面。

9.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并存;经济成分比较法,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和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经济发展的依附性。

10. 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经济上的不独立;新殖民主义的手法;穷国和富国的现实。

11. 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资本流向发生变化,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输出;私人资本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12. 欧共体于1993年初转变为:欧洲联盟。

13. 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原料供应地;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护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维护和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答题

1. 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

1) 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实行国际经济调节。

2) 国际竞争需要协调于制约,如果没有打破国家疆界对经济生活的国际协调和制约,各国经济都会遭受损失,因此适应经济全球化,调节各国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矛盾成为必要。

3)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调节,要求建立新的国际制度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 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1) 资本国际化的形成。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伴随的现象,。随着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使商业资本国际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主要是借贷资本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直到二战前,资本国际化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其突出特点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2) 资本国际化导致经济全球化。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表明资本国际化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到来。

3)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4)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始于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输出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二战后,尤其进入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和范围大大扩大。

3. 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调节有哪些形式

1)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对国际经济调节和管理的要求。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对国际经济调节和管理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地区性经济组织和集团等。它们都在某些方面、某些地区内建立起国际经济的某种秩序和进行某个方面 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协调。

2)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逐渐形成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⒁校ㄊ澜缫校澜缑骋鬃橹ㄇ吧砦厮凹懊骋鬃苄ǎ怨示糜薪洗蟮挠跋熳饔茫鸬揭欢ǖ墓芾砗托髯饔谩?

3) 各国政府首脑或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通过国际性会议达成协议,参与国按照协议办事,起到了对国际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如西方“七国首脑”。

4) 某个地区、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经济政治联合体也是管理和调节国际经济的主要形式,如欧洲同盟。

4. 新殖民主义有哪些手段

1) 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激烈维护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

2)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保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对它们的依附性。

3) 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发达国家。

4) 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5) 新殖民主义的种种统治手段,也是造成当今世界穷国越穷,富国越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5. 什么是跨国公司,怎样评价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

1) 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金融等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垄断企业。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中居支配地位。

2) 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全球化。

3) 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通过遍布国外的子公司,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植为跨国公司服务的政治代理人,建立“国中之国”。

6. 怎样认识资本输出的实质、作用和影响

1)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其它国家人们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2)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是:可以获得大量利润和利息;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可以带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成为它控制所在国经济的工具。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后果:使输出国成为坐吃其他国家财富的食利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停滞趋势,出现产业“空心化”;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投资场所,加深它们之间的矛盾。

3) 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作用:使其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输入国受控于他人,国民经济发展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掠夺的需要,并使国际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甚至导致在政治上从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如果输入国坚持独立的主权和独立自主的原则,虽然要给资本输出国以“贡献”,但可以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7.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怎样实现其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

1) 当代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2)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国际垄断局面。这种瓜分大多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的,而协议的订立、瓜分的结果又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的。当各国、各垄断组织的实力发生变化时,这种瓜分就会重新进行。

3) 除了在经济领域瓜分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即通过武力占领等手段,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附属国,从而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它的建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 二战后,随着旧殖民体系的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变为新殖民主义,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段,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

8.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是什么

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2) 生产全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国际分工从垂直分工发展为水平分工,并由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3) 贸易全球化表现在:第一,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第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第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贸易全球化;第四,便捷灵活的贸易方式和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4) 资本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的输出使资本的国际化开始出现。近年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全球化趋势。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资本体系的大发展,使各国间金融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际和地区金融危机,往往会引起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9.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如何

1) 二战后,过?バ矶嘀趁竦毓曳追锥懒ⅲ晌滦说拿褡宥懒⒐遥诰蒙纤且廊晃茨苁迪滞耆懒ⅲ茨芡耆谕逊⒋镒时局饕骞业陌骱涂刂啤K侨匀皇欠⒋镒时局饕骞伊墼匣兀呒酃ひ灯废凼谐『屠硐氲耐蹲食∷7⒋镒时局饕骞彝ü轮趁裰饕宓闹种址绞剑绦诰蒙贤持问澜纭?

2) 原因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的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激烈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道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3)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是长期曲折的,但历史终将发展,正义事业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10.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1)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旧殖民体系瓦解,新殖民体系形成。

2) 发展中国家兴起,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3) 美国由霸主成为盟主。

4) 新工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后发国家迅速崛起。

5) 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步伐加快。

6) 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霸权日益不得人心。

11. 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

1) 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的形成,“网络经济”发展是资本可以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国际间的没有更为便捷迅速。

2) 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关贸总协定缔结进而逐步完善,使几乎所有国家降低了对外贸易关税,拆除了外贸壁垒,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各国为抓住机遇加快本国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资本,有利的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CHAPTER 9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选择

1. 战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同自由竞争时期比,呈现出跳跃式的特点。

3.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4.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运动规律决定的。

5.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表现在: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调整和自我“扬弃”;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又一次较大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行自我调整。

答题

1. 如何正确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1)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2)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 另一个方面是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许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采取各种暴力手段加强政治统治的同时,采取改良主义手段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以分裂和破坏工人运动。同时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2. 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史过程

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退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进行的部分调整,虽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就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达到顶点的积累时间有所延长。

社会主义应当比资本主义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迄今为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原来都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创造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使各国革命条件成熟不平衡,革命运动发展高低潮相互交替,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3. 为什么说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就是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条件日益成熟。

经济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客观物质条件日益成熟表现在: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垄断统治是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日益社会化;垄断统治使资本本身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观条件也日益成熟表现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经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4. 怎样认识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

“社会福利政策”不会减轻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是把从劳动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聘坏囊恍〔糠种匦禄垢牵蛎鲈谘蛏砩稀?

“资本民主化”不会改变雇佣工人的雇佣地位。工人手中掌握的少量小额股票,并不会使他们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企业仍然有掌握控股权的大资本家所支配,而且工人获得的少量股息,在其全部收入中?徽己苄”戎兀侨匀皇且揽砍雎衾投ξ摹?

CHAPTER 1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选择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资产阶级创造的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是:社会化的生产力。

3.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化大生产。

4.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消费资料。

相关推荐

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山西日报记者李林霞报道:5月30日,记者从省招考中心获悉,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原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