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第十六章试题,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四章试题

健康管理师第十六章试题,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四章试题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六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1 .流行病学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和决定因素,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

理科。

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4 .尺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表示同一事物局部和总体之间的数量比,分子与分母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在分母中。 常用P=a/

请参阅。

5 .比值的概念和公式

比值,也叫相对比,表示将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值,表示两者的相对水平,通常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

标志。

6 .率的概念和公式

表示在某个条件下实际发生某个现象的例子的数量和该现象可能发生的总例子的数量之比,说明在单位时间内某个现象发生的频率

率或强度。 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十万分率表示。

率=k

7 .发病率概念和计算公式

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出现某些疾病新病例的频率。

发病率=k

9 .发病率指标的用途

发病率是一个重要而常用的指标,对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有反应该疾病的风险。 常用来解释疾病

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11 .患病率概念和计算公式

指在特定时间一定的人中,某一疾病的新病例和旧病例人数合计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k

12 .患病率影响因素

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很多,但患病率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一个地方的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可以保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稳定情况下,患病率、发病率与病程三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13 .患病率指标的用途

患病率对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对病程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映某一地区的人群

群体对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可根据患病率合理规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需求,研究疾病流向

分析因素,监测慢性病控制效果。

14 .患病率和发病率差异

患病率分子是在特定时间点调查的人群中某些疾病的新旧病例数,与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无关,如果发病率分子一定

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病例数; 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所得疾病的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和流行情况是静

状态指标本质上是比例,而不是真正的率。 发病率是发病报告和队列研究中得到的每单位时间的疾病频率

率和强度是动态指标,是真正的率。

15 .死亡率概念和计算公式

指一个群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k

16 .死亡率概念和计算公式

表示一定期间内所有患有某一疾病的患者中,死于该疾病的比例。

病死率=100%

17 .生存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生存率是指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经过n年随访,存活到随访结束时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数的比例。

n年生存率=*100%

18 .相对危险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相对危险度( RR )是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o之比,反映暴露与疾病的相关强度。 计算公式: RR=

Ie/Io

式中Ie和Io分别表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率。 RR显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值越大,

暴露的效果越大,表明暴露与结局的关联强度越大。

19 .比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比( OR )也称为优势比、交叉乘积比。 指病例组中暴露者人数与非暴露者人数之比除以对照组中的暴露者人数和非暴露者人数得到的值

的比。

20 .根据危险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危险度( AR )又称为比率差) RD ),指暴露人群发病率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的差异,它反映了发病受暴露因素的影响程度。 计算

公式: AR=Ie-Io=Io

含义:暴露人群中,完全由某些因素引起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23 .现状调查的概念

在人群中采用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相关资料,以了解当前疾病或

健康状况分布及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也称为横断面研究。

25 .现状调查的种类

现况调查种类: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多)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

26 .现状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采用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具有推广意义同期对照可同时观察多项指标。

缺点:因果关系难以确定无法获得发病率信息低估发病率水平

27 .队列研究概念

队列研究中,特定人群是否暴露于某一因素,或按暴露级别分为n个群体或队列,跟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者

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检测各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测该因素与某些疾病有无因果关系及相关强度大小。

28 .队列研究原理

30 .队列研究的特点

按时间顺序由前而后、病前而为是前瞻性的研究暴露与自然的存在,不是给予,而是观察性的对

比值研究研究对象按有无暴露分组,通过非随机因果关系展开研究追踪两组之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得到

RR=[a/(ab ) ]/[ c/( CD ) ] ]

32 .病例对照研究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是为了选择所研究的患有和不患有疾病的患者组,调查发病前对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

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该因素的关系。

33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

34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组回顾性得出暴露情况果实和原因推理经过两组暴露后

水平比较,分析疾病相关暴露,获得OR

36 .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实验条件,积极地对研究对象给予某些干预措施。 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者

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员对实验组人群采取某些干预措施后随访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

健康状况无差别,存在差异,是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特点: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 有干预措施

37 .临床试验的概念和目的

临床试验的概念是临床评价新药、新疗法疗效的试验,是临床治疗措施正式应用前的最后一次人体应用试验

检查。 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被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某些治疗措施,后者不给予该措施

或者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该措施的效果和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些研究因素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的效果或影响。

38 .社区实验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也称为生活方式干预试验,将患有未经研究的疾病的人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试验研究,常用于某些预防措施和方法

审查或评价。

使用方法:社区实验时选择的两个社区,每侧应尽量相似,按随机原则选择一个社区作为实验组进行干预

另一个社区作为对照组不干预。 干预结束后,对两个社区进行随访调查,监测疾病发病率和可疑危险因素

暴露情况。 最终两种社区疾病与可疑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的差异是干预的结果。

41 .诊断试验评估指标

真实性: a .灵敏度b .特异度c .假阴性率d .假阳性率e .似然比f .正确诊断指数

可靠性) a .变异系数b .符合率c .诊断试验一致性分析

利润( a .阳性预测值; b .阴性预测值

42 .真实性概念和评估真实性的指标类型

也称为有效性,是指通过筛检或诊断试验得到的测定值与实际情况的一致度。

评价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

46 .筛检概念

筛检是通过快速检查、检验或其他措施,将可能生病但表面健康的人与无可能生病的人区分开来。

47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个体发现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了解疾病自然史

在健康管理中,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患者,发现高危人群并制定干预策略。

51 .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是一门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采集、表达和分析的应用科学。

研究对象:不确定性医学数据,其基本研究方法是收集大量资料,通常是人、动物或生物材料的测量

震级,发现了其中包含的统计学规律。

52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统计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53 .医学统计资料类型

计量数据计数数据等级数据

54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

58 .总体概念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整体,是同质所有观察单位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59 .范例概念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代表性观察单位,其测量值(或观察值)的集合。

60 .参数概念

参数是指总体均值、总体百分比、总体标准差等总体指标。

61 .统计量概念

统计量是指样本平均数、样本率、样本标准差等样本指标。

62 .误差概念

医学研究中的误差通常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它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以及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异。 也就是说

抽样误差。

67 .算术平均的概念

当数据服从对称分布时,统计中往往使用算术平均数来描述其平均水平。 算术平均简称平均,习惯上用x

表示样品平均数量。 在实际工作中,总体平均数u总是未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计算样本的平均数x。

68 .中值概念

指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中位次位于中央的一组观察值。 多用m表示。

69 .几何平均的概念

是解释偏序分布数据集中趋势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这尤其体现在:等比资料,如

医学血清抗体滴度、人口几何增长资料等; 正常成人血铅值及某些疾病潜伏期等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70 .方差和标准差的用途

是描述对称分布数据离散趋势的重要指标。 方差和标准偏差数值越大,表示观测值的变异度越大,即离散度越大,

此时的数据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 为了计算变异系数为了计算基准的错误结合平均值和正态分布的规则

法律估算参考值的范围。

72 .百分位的用途

常用于描述偏序分布数据在某个百分比位置的水平,确定偏序分布数据的医学参考值范围。

74 .统计表的结构

包括标题、目标、线条、数字等部分,部分统计表有备注。

76 .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标题:摘要说明表内容,位于表上方,内容简明扼要。

目标)用于表示表内数字的含义,以横目标为主语,表示正在研究。 竖线是谓词,表示所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

指标。

线)尽量减少需要的上线、下划线、目标线以外不需要的线,不要使用竖线、斜线。

数字: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必须准确的同一指标数字小数点后位数一致,排序一致。

77 .统计图制图的基本要求

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统计图应有标题,位于图体下方中央。

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 纵、横轴带有目标,填写原点、比例、单位等。 纵横轴的比率以5:7为宜。

同一张图内比较不同的东西时,用不同的颜色和样式的线条加以区别表示,并通过图例进行说明。

78 .统计估计的概念

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在内,利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特征,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数值变量的统计估计主要包括总体平均数的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数值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分类变量数据的统一

估计包括总体概率估计和分类变量的z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

79 .假设检验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 通常,应该判断的整体特征被称为“统计假设”,使用样本信息进行判断

假说成立与否的统计方法叫做假说验证。

基本原理:假设总体分布类型已知,对其参数进行假设检验称为参数检验,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平均数

进行z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 如果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者是偏态分布数据,则不对总体分布类型做任何假设。

其假设检验并不检验整体参数,而是称为秩和检验等非参数假设检验。

80 .假设检查的基本步骤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p值,统计推断

81 .假设检查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检测方法每个检测方法都有适用的条件,取决于研究目的、设计方案、研究变量类型、资料分类

根据布、样品尺寸进行选择。

结果解释正确解释“差有统计学意义”的含义。 一般假设P0.05,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称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第七章健康教育学

1 .健康教育概念

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整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用有利健康行为和生活者

仪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旨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 .健康促进概念

健康促进是人们保持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规定

各自承担的责任。 健康促进是促进行为和生活条件向健康变化的所有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它既包括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变化,也包括政府行为的变化。

3 .与健康促进有关的主要活动领域

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健康支援环境

提高社区能力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

4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健康促进是综合动员教育、社会、经济、政治广泛力量,改善人民健康的活动过程。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

的基础和先导。 离开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有力支撑

支撑、健康教育如果不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将受到很大限制。

5 .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差异和联系

两者都使用基线数据收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估的管理流程,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态度和信件

念、行为方面,健康管理还注重从体格检查资料中获取信息,强调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长期、连续管理。

7.\’知信行\’模式( KAP )概念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认为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下,保健知识和信息建设

树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改变健康相关行为基础。 信念和态度是行为变化的原动力。 (基于知识,

以信念为动力,以行为为目标)

8 .健康信念模式( HBM )概念

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型。 健

健康信念模型强调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用某种健康行为时,首先判断疾病的威胁,然后进行疾病预防的价值、采集

接受健康行为可以判断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为障碍的能力,最终决定是否采用健康行为。

9 .健康信念模式( HBM )的内容

)1)感知疾病威胁:疾病易感性感知疾病严重性

)2)感知健康行为的好处和障碍)感知健康行为的好处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

)3)自我效能强调自信对采取行动的作用

(4)提示因素;5 )社会人口学因素

10 .自我效能概念

指个人对组织、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也就是说,个人有能力对自己控制内外因素

成功采用健康行为,获得预期结果的自信、自我控制能力。

11 .行为改变的五个阶段

没有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成瘾行为包括第六个阶段,即终止阶段

12 .传播概念

通常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

健康教育健康管理

有内涵规划、组织、评估的教育活动健康监测、健康维护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

重点关注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提高髙人们的健康

心理素质

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因素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水

素质平和

对象个体和集团以集团个体和集团为重点,以个体为重点

基本步骤需求评估-规划-干预-评估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

干预方法信息传播、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健康与疾病咨询与指导、生活方式管理、

疾病控制

活动的实施、评价人群参加情况的知识、信念、

行为变化; 健康指标的改善

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变化; 健康指标的变化健康

健康状况提高,病情改善; 疾病和死亡风险的变化

13 .五要素传播模式要点

拉斯韦尔五要素传播模式,即“解释传播行为的简单方法是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谁? 说了什么

是什么? 通过什么途径? 对谁? 能取得什么效果? 也称为“5w”模式。

呼叫者信息和消息媒体渠道接收者效果

14 .人际传播概念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的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可以分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15 .人际传播特点

直接的人际沟通不需要任何不自然的媒介。

在同一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传播者。

反馈及时,沟通充分

与大众传播相比信息量少,覆盖范围小,传播速度慢。

在多层次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16 .大众传播概念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和特定的传播技术人员

段是向广泛、广大的社会人士传达信息的过程。

17 .大众传播的特点

传播者是职业性传播机制和人员,需要利用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信息时公开的、公共的、面向所有方面的

社会上的人们。 扩散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非常快。 对象数量多、方差广、互不联系,但总体上

差不多确定了。 片面,接受者角色难以互换,信息反馈速度慢,缺乏自发性。

18 .制作传播材料应遵循的程序

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制定计划拟定初稿传播材料预试验材料的生产发放和使用监测与评价

19 .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

讲课(咨询)同伴教育演示和演示

20 .传播材料对个体的主要类型

传单、折页、小册子等供个人阅读和观看的资料

21 .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的主要类型

海报、海报/海报、横幅/横幅、DVD、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等。

22 .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23 .新型传播媒介的主要类型

互联网和手机

24 .预处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precede-proceed模式为计划的设计、执行、评估提供了连续的步骤,precede的重点是诊断,即需求评估; 进程

重点是执行过程和评价过程。 其实质是为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规划设计分为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5个阶段,其实质是

是需求评估。 计划的实施主要是第六阶段,计划的评价包括第六阶段的流程评价和之后的第七-九阶段的效果评价

阶段。

25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又称健康教育诊断,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以下内容:

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

26 .行为诊断必须遵循的主要程序

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和非行为因素区分重要行为和不重要行为区分高波动行为和低波动行为

27 .影响健康行为的三个因素

倾向因素)存在于行为之前,是产生某些行为的原因或动机,如个人或集体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自我等

自信等。

促进因素(行为的同时,存在实现动机的因素,如技能、卫生资源可获得性、社区或政府法律等。

强化因素(行为后存在的、形成的促使行为巩固或退出的因素,包括奖惩措施。

28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健康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必须包括具体、定量、可衡量的指标,应该可以回答4W1H :

世卫组织-对谁?

What—实现什么样的变化?

When—多长时间实现这个变化?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一变化?

How much—变化的程度如何?

29 .健康教育干预战略的主要方面

教育战略环境战略政策战略

30 .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工作

制定实施的工作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实施人员培训设施设备和健康教育资料

31 .健康教育计划评估的主要内容

形成评价工艺评价效果评价

32 .健康教育常见评估方案

不设对照组的前后试验不等比较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简单的时序设计

复合时间序列设计

设立对照组具有说服力。

健康相关行为变化的理论模型

“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行为变化的阶段理论

第八章营养与食品安全

1 .营养概念

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利用食物中对机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机体组织器官的构建、生理的满足

功能和体力活动所需的生物学过程。

2 .营养素概念

是指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营养素是机体赖以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维持健康的食物摄取

典当。

3 .营养素分类

宏观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

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

4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平均膳食营养素每日摄入量参考值,包括平均必需量( EAR )、推荐摄入量( RNI )、适应能力

耐受摄入量( AI )、最高摄入量( UL )。

5 .平均需要量的概念

平均需要量( EAR ) :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 能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的个人需求

必须摄取水平。

6 .推荐摄入量概念

推荐摄入量( RNI )能够满足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群体中大多数97%-98%的个体需要摄取的水平。

7 .适当摄入量的概念

合理摄入量( AI ) :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某种营养素摄入量。 可用作个人摄入量目标,其量可满足目标

人群中大部分个体的需要。

8 .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概念

可接受最高摄入量( UL ) :每日平均可摄取其营养素的最高量。

9 .能源系数概念

每克生产能力营养素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

10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和分类

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分为糖、低聚糖、多糖三种。

11 .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血糖指数( GI )简称血糖,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受曲线基线内面积和标准糖耐量面积的

用比、百分比表示。

GI=某食物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量葡萄糖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100%

12 .参考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建议占总能量的55%-65%

13 .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

糖和薯类食物。

14 .脂肪酸常见分类方法

a根据脂肪酸碳链长度,可以列举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

根据b脂肪酸饱和程度,可选择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C不同空间结构: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D根据不饱和脂肪酸的第一个双键的位置来区分。 分为n-3系、n-6、n-7等。

15 .脂质的分类和特征

分类特征

在磷脂体内,除甘油三酯外,磷脂是最多的脂质

糖脂也是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

由于类固醇和固体醇含量比较固定,所以称为\”固定脂肪\”或\”不动脂肪\”

16 .反式脂肪酸的概念

反式脂肪酸中,与双键两端碳原子结合的两个氢原子位于碳链的不同侧。 反式脂肪酸可以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僵硬

由于酒精( LDL-C )升高,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所以不主张多吃人工

富含黄油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17 .固定酒精的分类

将类固醇中含有自由羟基的东西看作高分子醇,称为类固醇的概念。 常见的固醇包括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和植物组织中

的斯塔基奥。

18 .脂质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增强饱腹感增强膳食感觉性状脂质主要成分

功能构成身体组织和几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19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是指生物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人体必需脂肪酸有亚油酸和 -亚麻酸两种。

20 .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列腺素前体的合成,参与胆固醇代谢,参与精子形成,维护

视力。

21 .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

适合中国成人饮食的脂肪摄入量( AI ) (总能量的100,% ) ) )。

年龄脂肪SFA MUFA PUFA n-6:n-3胆固醇

成人20~30 < 10 10 10 4:1~6:1 < 300

注: SFA饱和脂肪酸、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

22 .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组为:碳50%-55%、氢6.7%-7.3%、氧19%-24%、氮12%-19%、硫0%-4%,部分蛋白质含有磷、铁、碘、

锰和锌等元素。

23 .蛋白质分类

完全蛋白半完全蛋白不完全蛋白

24 .氮到蛋白质的换算系数

相当于每克氮6.25g的蛋白质,其换算系数为6.25。

样品中蛋白质的含有率=每克氮含量*6.25*100%

25 .氨基酸概念

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26 .氨基酸分类

营养学上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条件氨基酸。

27 .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

必需氨基酸有9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蓖麻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

28 .氨基酸限制的概念

氨基酸限制: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相比,氨基酸多而不足称为限制氨基酸,缺的最多

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29 .蛋白质消化方式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但主要在小肠、胃内消化蛋白质的酶是胃蛋白酶。 适宜作用的PH为1.5-2.5。

30 .氮平衡概念

氮平衡是指氮素摄入与排放量的关系,氮平衡常用于蛋白质代谢,用于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蛋白质需求量研究。

34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成人以0.8g/摄入蛋白质为宜。 能量计算显示,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15%,儿童青少年

12%-14%。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成年男性、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75g/d,为成年女性、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

质量推荐摄入量为65g/d。

35 .蛋白质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类。

36 .维生素的概念和种类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有机化合物。 是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节物质。 根据溶解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

37 .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

VA、VD、VE、VK

38 .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分类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B族主要有VB1、VB2、VPP、VB6、VB12、生物素、叶酸、泛

39 .矿物质分类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人体内含量较多、需要量较大的是常量元素,有钙、镁、钠、钾、磷、氯。

40 .微量元素分类

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较少,含铁、碘、锌、硒、铜、锰、铬、钴。

41 .均衡饮食的概念

营养学上,它能平衡人体营养需求和膳食供给,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和身体

需要力量活动且各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当比例的饮食称为均衡饮食。

42 .食物的主要分类

谷类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

43 .公众人士膳食指南的内容

055-79000652007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如下。 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搭配粗细多吃蔬菜、水果

薯类每日食用奶类大豆或其制品适量食用鱼、蛋、瘦肉减少烹饪油用量,清淡少盐饮食不宜过量

每日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合理,零食要适量每日充足饮水,合理饮食如饮酒限量

新鲜干净的食物

44 .中国居民均衡膳食宝塔内容

55 .保健食品概念

保健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合特定人食用,有调节

一种生物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且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61 .中国保健食品的主要分类

营养素补充剂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62 .中国营养补充剂概念

保健品:旨在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含三大营养素。

69 .食品安全概念

指在正常使用方法和用量条件下长期食用,实际保证不会对食用者造成不良影响。

70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据悉,食用不安全食品会导致食品中各种致病因素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和中毒性质的疾病

是食源性疾病。

第5层:油25~30克; 六克盐

层4 )奶类及乳制品300克; 大豆类和坚果30~50克

第3层:畜禽肉类50~75克; 鱼贝类50~100克; 蛋类25~50克

第2层:蔬菜类300~500克; 水果类200~400克

一楼)薯类及杂豆250~400克; 水1200ml; 活动身体6000步

第九章身体活动的基本

1 .按日常活动身体活动类别分列

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运动锻炼身体活动

2 .能量代谢按身体活动分类

活动身体根据肌肉活动能量来源于无氧代谢或有氧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运动,简称有氧运动

运动。

3 .有氧代谢概念

在充分提供氧气的条件下,通过氧气代谢形成的ATP能充分提供肌肉剧烈运动时能量代谢所需的东西。 这一能量代谢过程称为有氧

代谢。

4 .无氧代谢概念

在某些运动和运动的某些阶段,氧代谢形成的ATP不能满足肌肉剧烈运动时能量代谢的需要,因此利用磷酸肌

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分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合成ATP来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这就是无氧代谢

的过程。

5 .按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分列的身体活动类别

关节活动阻力活动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

6 .身体活动强度分级

通常,活动身体的强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也有人分为低、中、高、高四个阶段。

运动强度相当于最大心率%自我感知运动强度代谢当量( MET ),相当于最大耗氧量

低强度40-60较轻3 40

中强度60-70有点累3-6 40-60

高强度71-85疲劳7-9 60-75

极高的强度85是疲劳的10-11 75

最大心率=220-年龄

代谢当量1梅脱=3.5ml/kg/min (每公斤体重每分钟耗氧量)=1.05 kcal ( 44kj ) ) (每公斤体重每小时能耗) )。

=3公里步当量

8 .个人身体活动指导的基本原则

动起来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比较好量力适度

9 .个人活动计划编制应包括的内容

收集基本信息确定身体活动目标量活动形式活动强度和时间活动进度

13 .身体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

运动中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学习安全注意事项,自我监测运动中的不适症状

必须掌握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技能

14.5-17岁儿童身体活动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发表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以5-17岁儿童身体活动的建议内容为主

包括:

对于这个年龄组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里的玩耍、游戏、体育、交通交流和家

业务劳动、娱乐、体育课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应等待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60分钟以上的身体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果。

许多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活动,同时每周至少进行三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肌肉和骨骼活动。

对于身体活动不足的儿童青少年,建议逐步增加身体活动量,最终达到上述推荐量。

15 .活动成人身体的建议

每天进行6-10公斤当量的身体活动经常进行中度有氧运动积极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维持和提高肌肉

肉和关节功能日常生活“安静多动”

17 .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内容

有氧运动阻力活动功能性身体活动

18 .老年人身体活动量

强度(个体差异较大,活动身体要用力时间)每日活动30-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频率)每日

进行一些身体活动

19 .老年人身体活动注意事项

老年人参加运动期间,应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随访感觉和记忆力下降的老年人,应反复实践掌握动作要领

老年人应参加个人熟悉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老年人应学会识别过度运动的症状体质虚弱,适应能力差

的老年人谨慎调整运动计划,延长准备和整理活动时间骨质疏松症合并下肢骨关节病的老年人,不

应开展高冲击性活动老年人服用某些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24.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注意事项

增加运动量的时间表在运动量和强度增加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运动反应和病情变化,参与运动

进行必要的调整预防运动低血糖运动时脚部的保护。

2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活动方式

运动形式以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提倡高血压患者金星有氧、中低强度、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

2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活动量

高血压患者如无运动禁忌证,运动能力也无特殊限制,其目标活动量可参考一般健康人群推荐量。 高血压患者的

身体活动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50%-70%。

2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

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除心脑血管外,应特别注意:

-阻滞剂会影响运动过程中心率反应,应采用RPE等指标综合判断运动强度 -阻滞剂

利尿剂影响水代谢和体温调节,温热天气和运动中出汗时注意监测,及时补充水分 2-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舒张药可诱发运动后低血压,需延长运动后放松过程,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增益

尿液会诱发低钾,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应适量补充钾病情较重者医学监督,血压上限为收缩压

220mmHg,舒张压105mmHg。 接近或超过上限时,必须停止运动阻力训练时采用合理的呼吸模式,避免闭气、

尤其是用力时不要憋气将耐力运动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应注意运动与降压药的协同作用。 为了预防而低

血压,必要时减少用药量运动是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应同时注意饮食、限盐、限酒、减肥等

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