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学习打卡第12天

语言学概论学习打卡第12天

第十章

第二节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

比喻:“似、似、似”。

拟人化:模仿一模一样。 例如“他夹着尾巴跑”

夸张:“我放弃工作! 三粮,能不能收获有什么关系? ”

双关:一句话两个意思。

借代(以主体的特征或主体的一部分作为“代表”。 包括用一部分来表示整体、用特征来表示本体、用专门来称呼通称、用具体来抽象。

2 .文学创作中的语言形式

口语体:谈话体; 演讲体; 讨论体。

文言体:宣传体; 科学体应用体

文学语体:海外:抒情作品、叙事作品、戏剧作品; 国内:诗歌、戏剧、散文、小说。

3 .对偶的三种类型

正对:前后两句意思相近、相近、相辅相成或相衬。 例如,落泪,怨恨鸟的惊险。

反对:前后两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如:横眉寒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牛郎。

串对:前后两个意思相连,也叫“流水对”。 例如:野火无尽,春风吹生。

1 .排比——修辞手法,至少3句

重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同一个句子。

第十一章

第一种语言是文化

1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精神;

语言具有民族特征,能够反映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有一定的推动力,可能影响语言的形式。

2 .文字中的文化线索

汉字可以看出古代生产方式的沿革。

反映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

反映古代审美意识的发展。

3 .话语中的文化信息

语言的出处可以找到民族文化的痕迹

话语结构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特征

话语引义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发展。

4 .特殊语言成分的文化内涵

“数字”——西方人认为十三不吉利

《人名地名》——姓姜、姬; 伯仲叔季

5 .文化变迁

吉祥话

称呼

“广告语”的人文色彩。 “无技之长,精益求精”的双重关卡

6 .词语借用与民族文化

从西域各国借来了“葡萄、石榴、菠萝、狮子、骆驼、琉璃、琵琶”。

佛教的传人——从梵语中借用了“佛、菩萨、罗汉”

元代从蒙古语中借用“胡同、车站、蘑菇”等词语

7 .语言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民族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近义词、多义词的引申义及专有名词的泛化用法。

第十二章

第一节语言的应用价值

1 .语言应用

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

2 .语言与其他科目的联系

语言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联系

语言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第二节生物科学和人类语言能力

1 .语言条件

发达的大脑

柔软的发音器官

2 .脑偏侧现象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不是完全对称的。 不平衡,大小稍有不同,分工也不同。

左半球:语言抽象思维活动;

右半球:直观的动作、形象和思维活动。

3 .布洛卡失语症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最先发现大脑左半球前部有受外力损伤的部位。 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几乎不会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话的叫做“布洛卡失语症”。

4 .维尔尼克失语症

1873年,德国生理学家维尔尼克发现了“维尔尼克区”。 该区受损后,患者能说几句话,发音也准确,但话语之间没有语义联系,别人说的话也听不懂。

5 .语言遗传机制

也叫“语言获得机制”,是指人出生时大脑的结构决定了人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这部分的能力对谁都有,对谁都一样。

3 .大脑语言功能关键期

最晚在12至13岁,大脑左半球的区分和语言的遗传机制只提供人类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 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语言环境下被激活才能发挥作用。

4 .机器自动翻译

用计算机自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词汇平面的翻译

句法平面的翻译

语义平面的翻译

语境平面的翻译

5 .语料库

按一定条件存入计算机的大规模语言材料是语料库,加工文本语料库是注入一定附加信息的语料库,也称“熟”语料库

计算机为处理语言而编写的词典是信息词典。

6 .声音信息处理

“语音实验”、“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